海口網9月5日消息(記者 王紹兵)宇宙洪荒,造化神奇,南海岸邊,勃勃生機。
一座城市的發展,有很多條道路可以選擇,但終極目標是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城市。新世紀以來,海口市委、市政府以務實的思想、為民的情懷,用國際化的視野,深入思考、探求著那條最切合海口實際的發展之路,海口對城市科學發展的理解更為深化,腳步更加堅實。
十六大以來的十年,工業化、城市化、現代物流業、休閑娛樂業“四輪驅動”發展戰略作用明顯,海口經濟社會發展跨上了新臺階。
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陽光海口、娛樂之都、品位之城”的城市定位逐步清晰,城市形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十六大以來的十年,“四宜”、“三養”最精最美省會城市的發展目標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這抓住了城市發展的根本,老百姓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
成功的發展戰略,精準的定位和清晰的目標是海口多年實踐經驗的凝煉,是發展思路的高度升華,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了全市204萬人民的智慧和意愿,順應了當今時代背景下轉變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正在收獲累累碩果,造福全體市民。
一場不甘落后的實踐
2002年以前,講到海南的工業,就會說到海口的海馬汽車,海口的椰樹,但在此后的多年里,洋浦工業產值超過了海口,旅游地產向南面聚集。工業旁落,農業優勢不強,三產資金流量小,金融、保險、服務外包等高端現代服務業做不開,內憂外患,海口究竟如何突破重圍?
關鍵時刻,海口市委審時度勢,提出處理好事關海口發展大局的三個重大問題,即:把保持較快發展速度與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結合起來;把加大投資,引進消費需求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大膽融資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用改革的辦法和市場機制防范債務風險,注重投資與消費的“雙拉動”,以工業化、城市化、現代物流業、休閑娛樂業“四輪驅動”,全力向前。
通過工業化、城市化、現代物流業、休閑娛樂業壯大經濟總量,把工業化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把城市化作為內需拉動的著力點,完成了玉沙村、海甸溪北岸、鎮海村等舊城改造,加快了長流起步區、大英山片區、新埠島片區等新區開發;現代物流業、休閑娛樂業作為經濟增長點,精心培育,大力扶持,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憑借著這“四個輪子”,海口完成了對發展戰略的實質性部署,以四輪驅動經濟發展,來產生新的稅源,政府把得到的錢作為公共財政支出,再向社會發展領域、農村領域和民生領域傾斜,形成良性循環。
事實證明,“四輪驅動”戰略切合了海口的實際,在“工業向園區集中、園區靠項目支撐”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幾年后,海口“兩區八園”的工業布局基本成型,有效承接了第三輪產業轉移,工業發展步入全新階段;按照“東進、南優、西擴、北拓、中強”的規劃思路,城市空間布局得到了優化,城市骨架得以拉開,城市化進程大踏步前進……
一條追求品質的道路
一個城市,外觀要美,才能吸引人,內涵要精,才有競爭力。要打造一個最美的省會城市,創造一流的生態環境,永遠保持椰風、海韻、藍天的自然風貌,形成溫馨優美的城市特色,品位層次是關鍵。
十年發展中的海口,積極尋找機遇,向世人展示自己獨特的城市理念。
2005年,海口市在首都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亮出“陽光海口、娛樂之都”的城市名片,國內近千家媒體第一次將目光聚焦到這座南海之濱的城市。
在響亮的城市名片下,海口積極實踐以歷史文化名城和戶外有氧運動為品牌的具有國際影響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標,把高爾夫和游艇業發展作為海口的品牌,聯合瓊北地區六市縣,整合旅游資源,創新旅游產品,打造瓊北一小時經濟圈。
在此后兩年的時間里,海口市不斷豐富“娛樂之都”的內涵,每年都舉辦一批重大文體賽事活動,做到月月有精品,周周有演出,豐富了市民和島內外游客的文化生活。海口還加快了五條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完善文博設施,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啟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積極籌備影視主題公園,使海口文化產業在全省的份額在60%的基礎上實現了更為顯著的增長。
成功的實踐使海口對于城市定位的認知有了新的升華。2007年,海口市委認真研究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將“品位之城”概念在黨的十七大之后融入“陽光海口、娛樂之都”的城市名片中。雖然只有四個字的增加,但對海口的城市定位卻有了一個新的詮釋。這表明:市委、市政府在追求城市發展的同時,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注重發展的品質。
一種民生為本的情懷
2010年,在海口積蓄后勁、提升優勢、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務院給海南傳來了好消息:國際旅游島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繼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后,海南迎來的又一次重大歷史性機遇。
作為省會,海口有條件、也必須抓住這次機遇。有了多年來打好的基礎、修好的跑道,海口,迎來了起飛的時刻。
在深入研究國務院文件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內涵后,海口市委、市政府清晰認識到,要實現經濟的騰飛,必須強化中心概念,切實承擔起省會城市和國際旅游島中心城市應有的龍頭地位、引領作用和責任擔當,把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游”、“養眼、養身、養心”的最精最美省會城市作為發展的最終目標。
目標一經確立,立刻轉化為實踐行動。兩年來,特別是在省第六次黨代會召開后,海口圍繞“四宜”、“三養”最精最美省會城市,不斷推動重點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空間布局,強化城鄉統籌,推進城市擴張,積極推進海口“美麗的風光足以養眼、良好的生態足以養身、幸福的感受足以養心”的目標的實現。
“發展的目的就是提升廣大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必須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理念,不斷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這是市委書記陳辭同志經常說到的一句話。十年來,海口市的廣大干部始終堅守的工作準則是:永遠不將數字增長的業績作為最終追求,而是將扎實解決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民臉上掛滿笑容,作為評判工作的惟一標準。
讓老百姓臉上掛滿笑容的十年,是居住在海口的人們得到實惠最多的十年。市政府每年將新增財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解決了大批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羊山地區農民徹底告別了飲水難,中小學全面消除了D級危房,社會保障制度實現了全覆蓋,農村醫保、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大幅提高……
不斷探索和完善的科學發展之路,就是始終把改善民生、造福百姓作為最核心要求的執政之路。堅持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才能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十年來,海口國內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211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712億元,翻了近兩番。
海口正以其開放、跨越、創新的姿態,沿著“四宜”、“三養”最精最美省會城市的目標,闊步前行。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