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穿名牌、戴名表、講名氣之類現象,成為某些官員的追求和至愛,甚至被當成有權有勢的標志和地位價值的體現。于是乎,或暗中攀比,或明里較量。更匪夷所思的是,在這些領導干部的內心深處,不但不覺得不應該,而且自以為有能耐。所作所為,言行舉止,完全不顧廣大群眾的議論,全然忘了艱苦奮斗的精神。
如“微笑局長”楊達才,央視《新聞1+1》欄目日前在《局長的“微笑”!局長的“表”?》中披露,網友們已經搜到了關于他的第10塊手表,而且與此前他自己承認的5塊一樣,都是世界名表。楊達才的世界名表,到底有多少塊?是否“都是合法收入購買”的?有上級紀檢部門的介入和調查,終會讓真相大白。這里暫且不論,筆者所關注的是,身為一名廳級官員,熱心于選購(就算是他自己購買的)、費心于換戴各式世界名表,怎么可能全身心撲在工作上?怎么可能設身處地關愛百姓?又怎么可能帶頭踐行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
在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物質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的今天,提倡艱苦奮斗,并非硬性要求領導干部過苦行僧的日子。相反,讓包括黨員干部在內的億萬人民群眾財富一天比一天多起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既是當今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也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目標。但是,身為黨政領導干部,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任何超越廣大群眾的做派、任何超過現實發展水平的奢侈,既是脫離群眾的開端,也是產生腐敗的溫床。
刻意追求“名牌”,一心熱衷“名牌”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情趣的低俗、生活的奢靡、信念的動搖。6月28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創先爭優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確有一些黨員和干部把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方針漸漸淡忘了,大手大腳花錢,講闊氣、擺排場,搞所謂個人政績,追求個人享樂。有的黨員和干部甚至沉湎于燈紅酒綠,以致跌入奢侈腐敗的深淵,教訓是十分深刻的。此話可謂入木三分、振聾發聵。
今年2月,被評為2011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工作近40年,牢記黨的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在領導崗位上時,他經常腳穿草鞋、頭戴草帽下鄉,經常卷起褲腿、光著腳板下田,與普通農民一起勞動,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草帽書記”。這絲毫沒有影響楊善洲的形象與威信,反而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愛戴。
聯系本人從部隊到地方38年的工作經歷,縱觀接二連三落馬貪官腐敗變質的軌跡,筆者深切地體會到,任何一名領導干部,個人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望,既不是靠“名牌”包裝出來的,更不是憑“架子”支撐起來的。恰恰相反,身為人民公仆,穿戴得越是氣派,打扮得越是光鮮,群眾越是反感,與群眾的距離就會越拉越大。楊達才便是最鮮活的“范例”。沉痛的事實告誡我們,廣大黨員干部、各級黨政領導,務必保持清醒頭腦,既不要把自己降格為“名牌”的粉絲,更不能讓“名牌”銷蝕了艱苦奮斗精神。否則,遲早會陷入貪圖享樂、紙醉金迷、腐化墮落的泥潭。到那時,怕就再也笑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