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整合紅色資源瓊山旅游巧打[綠色]牌。 記者李漢仁/攝
海口網9月12日消息(記者李坤東 特約記者黃一笑?通訊員吳清洲)清污整治后的紅城湖中,魚兒在遨游;新擴建的建國路等城區路段車水馬龍,沿途商鋪林立;新開發的濱江路聚寶效應明顯,新的商貿區正在形成;周末閑時農家院內一片熱鬧……經過多年的科學發展,如今的瓊山區呈現出了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美好一面。
“瓊山的未來還會更好、更美”,瓊山區委區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高瞻遠矚,提出要圍繞海口市加快建設“陽光海口、娛樂之都、品位之城”的戰略目標和“三市兩中心兩地”的戰略定位,立足瓊山自身優勢,走出一條城鄉互助互惠社會和諧發展的綠色發展道路。“四區一園”發展戰略定位便是其中的點睛之筆:新興低碳工業實驗區、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生態休閑旅游先行區、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和中心城市后花園———瓊山區用嚴謹的態度、科學的規劃清晰勾勒出了綠色崛起之路。
1?綠色生態:推進瓊山特色“四型”農業
雨后初晴,工人們正忙著挖淮山,農業基地生機盎然的氣息撲面而來,整個園區仿佛一幅優美的田園畫。這是記者在云龍鎮閣力淮山科普示范基地見到的景象。
“瓊山云龍的淮山已在全國叫響了名號。”作為瓊山區具有代表性的經濟作物,淮山一項增加農民純收入達2000元,不僅讓云龍鎮的農民增加了收益,喜笑顏開,同時還帶動云龍鎮及紅旗、舊州等鄉鎮大批淮山種植戶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在新的歷史階段,綜合分析區情,瓊山應該考慮走資源型、科技型‘綠色崛起’之路。”區委書記王飛認為,瓊山應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以30萬畝土地整理項目為契機,大力發展“四型農業”(生態循環型農業、休閑觀光型農業、園區基地型農業和現代科技型農業),構建有特色的現代農業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努力將瓊山創建成為全省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
王飛說,瓊山區應依托自有優勢,培育綠色產業,建設綠色家園,實現綠色崛起,以“項目建設年”和“項目落實年”為契機,組織實施一批符合上級政策要求、能夠吸引社會投資的綠色發展項目,形成綠色特征鮮明的項目體系。
2?轉型升級:工業經濟走高新低碳模式
“十一五”期間,瓊山區的工業取得了年均增速15.8%的成績,不但突破了原來工業經濟發展的瓶頸,同時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也為瓊山區實施綠色崛起之路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經濟必須要走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區委區政府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十二五”期間,瓊山區要立足毗鄰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的區位優勢,以云龍綠色低碳現代產業示范園為依托,以先進制造業和信息產業為方向,打造現代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產業化基地和現代物流區,走出一條高新產業、低碳園區和新型能源相結合的發展道路。?
只有栽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在大力推行新興低碳工業實驗區建設的同時,瓊山將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和后續產業鏈及各種相關配套項目,配合做好園區的各種服務和協調工作。”區長田麗霞說,瓊山在新興低碳工業園區的建設上“另辟新徑”,將在沿譚仙大道謀劃譚仙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園區,使之成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深加工基地、科普和高新技術推廣基地,節能環保型建材工業基地和加工產業轉移基地,重新打造一個新的低碳工業實驗區、新的產業基地和平臺,為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3?精品旅游:紅色資源巧打“綠色”牌
近年來,瓊山區大力發展鄉村農家樂旅游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作為革命老區,瓊山區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在新農村建設上,瓊山區依據實際巧打紅色資源旅游牌,賦予了綠色崛起更多的內涵,也為全區發展綠色經濟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開發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是該區整合紅色資源的一個新舉措。目前,瓊山區正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發經營好全國“100個紅色景區”和“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品牌,將云龍改編舊址、潭口抗日第一槍阻擊戰遺址、馮白駒故居、大水之戰主戰場故址和全國農業合作社的一面旗幟本立村同百里生態文明村長廊有機結合,融入海口文化之旅新線路,進一步弘揚紅色經典文化主旋律,展示瓊山綠色生態文化景觀。?
除了大力發展紅色資源旅游精品線路外,瓊山區在城區建設上,也很好地把握了“傳承與創新”的關系。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府城古城池、古城墻、鼓樓以及北勝街、繡衣坊等七井八巷十三街和古老民居等,搭建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交流的平臺。?
同時,策劃瓊臺福地文化尋根一日游線路,打造“十里跨千年,瓊臺福地中,一日訪八賢”瓊臺歷史文化游新品牌。此外,啟動建設紅城湖百花廣場,打造都市時尚生活圈,使之與文化古城相呼應,體現文化名城的歷史價值和商業價值,進一步提升文化古城的歷史地位和文化旅游含金量。
4?更高目標:做美中心城市后花園?
來到瓊山區田心村時,來自海口的一家高新企業公司員工正在樹下暢游,好不愜意。據了解,這個被譽為鷺鳥天堂的文明生態村不久的將來將為游客們呈現更美麗的一面,瓊山區正籌劃“九龍戲村”的文明生態村精品游路線。?
這僅僅是瓊山區深挖自身資源潛力的一個舉措,未來規劃上,瓊山區還有更高的目標———做美中心城市后花園。這一切正在逐步實現,瓊山區委區政府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緊扣海口市打造“陽光海口、娛樂之都、品位之城”的建設目標,依托百里文明生態村休閑旅游長廊、南渡江濱江生態資源,以及府城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人文資源優勢,以人文生態建設做先導,重點項目建設為支撐,統籌城鄉發展,夯實產業基礎,打造海口市歷史文化厚重、生態景觀優美、城鄉互助互惠的后花園。
“我們立足自身優勢,突出‘南優’發展思路,走出一條城鄉互助互惠社會和諧發展的綠色發展道路。”區委書記王飛說,推進綠色發展,要致力于工業化、城市化、新農村建設一體推進,有效實現工業捆綁園區、城市互動農村發展。同時,要繼續加快建設產業發展平臺,強化大平臺建設理念,要把新興低碳工業實驗區、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生態休閑旅游先行區和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四區”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來謀劃和推進,為綠色崛起創造良好條件,建設好幸福新瓊山。
采訪手記?幸福瓊山的宜居生活
□本報記者?李坤東
“也就幾年的時間,府城真的變了個樣,尤其是城區道路的拓寬以及斷頭路的打通,整個府城區域活了起來。”在府城居住已有7年的廖永偉先生來自湛江,在海口從事裝飾生意,談到府城近年來的變化,他頗有感觸。?
居住環境的改善是府城居民最大的體會。目前,府城主要道路之一的高登西路已全面完成清表,項目計劃在今年12月31日完工。據介紹,高登西路西起龍昆南路,東接朱云路,全長1155.54米,是府城片區通向外界的又一出口。
傾重于民生的一系列舉措更是讓瓊山區的“宜居”更加誘人。近年來,瓊山區堅持以人為本重民生,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上學難、就醫難、就業難、飲水難、走路難、住房難等一系列民生問題。目前該區全面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文體事業健康發展,食品安全、質量興區、安全生產、社會保障、計劃生育、雙擁工作都取得新成果。建設廉租房5萬平方米,建設舊改安置房8萬平方米。升級改造農貿市場3個,在5個中心鎮均建立了小型超市。?
目前,瓊山府城地區污水截流并網工程基本完成,中心城區水質明顯改善,全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公園、街邊綠地等建設力度加大,城市園林景觀進一步優化。?
這一系列的舉措大大改善了府城人居環境,原來臟亂差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道路、發達的路網、不斷健全的生活體系,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延伸閱讀?經濟發展背后的惠民大手筆
□本報記者?李坤東
“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瓊山區新一屆領導班子用一系列惠民舉措詮釋了發展經濟的目的和意義。上半年,該區對民生工程的投入大幅度增加,確保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著力解決好就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各項民生工程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
目前,該區已按時推進校安工程項目建設,大坡中學教學樓等16個項目已封頂,完成甲子鎮中心幼兒園建設項目立項報建工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群眾看病費用負擔明顯減輕。2012年,全區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73716人,參合率為99.56%,上半年,全區共補償參合農民98419人次,補償總額1559.33萬元;落實社會保障工作,城鄉低保做到應保盡保,上半年發放低保金1518萬元,確保9.2萬人次的基本生活。?
據了解,瓊山區將繼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進“校安工程”、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加強社會保障工作等民生工作。同時,抓緊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城市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改善群眾居住環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