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16日消息(記者 吳躍)今年省第六次黨代會上提出,“把做強做優中心城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快以海口為中心的省會經濟圈”。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和我省實際出發作出的科學決策,為全省實現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指引了一條光明之路。
攜起手來,親密合作,創新發展。瓊北8市(縣、區)終于走到一起,共同開創省會經濟圈的美好未來!
共識:搶抓重大機遇
一個經濟圈,必須要有一個中心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就是中心城市強,則區域經濟強。在瓊北,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發展情況,無疑只有海口能擔任這個重任。
“構建省會經濟圈,首先要做大做強做優。”作為省會中心城市,作為兄長,海口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承擔著引領發展的重任的海口,要在在做大做強做優自身的同時,放大溢出效益,促進瓊北城市集群的形成,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區域一體化發展路子。
發展的共識正逐步達成。“要搶抓這個重大機遇。”文昌發出這樣的聲音:要主動融入省會經濟圈,樹立與海口“同城”理念,高品位謀劃發展;澄邁則表示,打破行政區域壁壘,加強區域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一體化”的產業布局和資源共享,是省會經濟圈的主要任務;“這是振興定安的重要路徑。”定安表示,要融入省會經濟圈,必須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
省會經濟圈建設的科學決策,甫一落地,在瓊北8市(縣、區)蕩起一片片思想的浪花。在為瓊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描繪的藍圖里,伴隨著瓊北城市集群的形成,將逐步構建起規劃統籌、管理同步、資源互補、產業聯動、城鄉一體、交通便捷的省會經濟圈。
成果:抱團形成合力
2012年9月14日,是一個值得銘記在心的日子。這一天,瓊北8市(縣、區)集聚一堂,共謀發展,共話美好未來。這一天,省會經濟圈2012年度論壇啟動,一個“大家庭”就此誕生,省會經濟圈建設從此掀開新的一頁。
當天,8市(縣、區)分別簽署了《省會經濟圈論壇章程》、《省會經濟圈論壇(2012-2015)合作發展共同行動綱要》、《省會經濟圈2012年度論壇合作備忘》。
如何形成發展合力,發揮省會經濟圈的“航母艦隊”作用?8市(縣、區)做出了戰略選擇:“編制發展總體規劃”,“構建瓊北區域‘1小時’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共同構建文化與旅游有機融合的瓊北旅游文化圈”,“打造新興產業集聚”,“逐步擴大區域居民‘同城待遇’覆蓋面”……
共識凝聚力量,行動結出碩果。瓊北8市(縣、區)著眼于區域內資源共享,力促產業合理布局,拓展發展空間,努力創造更多的經濟增長點。“省會經濟圈的夢想正在行走”。文件的簽署,今后,8市(縣、區)從此不再“單打獨斗”,今后將開始“抱團發展”。
輕輕的筆觸下,三個文件簽下了期待、信心和決心,一條“同城”發展的道路就此延伸。
融入:走差異化化道路
從相望到牽手,“一盤沙”到“一盤棋”,從單槍匹馬到合力出擊、從同質競爭到同城發展,瓊北8市(縣、區)終于走到一起。
格局已然打開,而更深層次的思考、更堅實的實踐才剛剛開始。“海口要發揮輻射和引領作用,為全省發展提供持久強勁的動力源”。做為圈內的兄長,海口明確了自己的目標:首先要統籌規劃區域功能布局,加快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產業集群,促進社會管理有效銜接。
按經濟規律辦事,走差異化發展路子。各市(縣、區)剛開始攜手,就緊緊瞄準住“特色融入”這一發展要義。臨高要打造成游艇制造和汽車零部件生產供應基地、經濟圈內工業產業和水產品加工基地和省會經濟圈的“米袋子”、“菜籃子”;屯昌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綠色農副產品生產,發展熱帶高效農業條件十分優越,將致力建設省會及周邊市縣的“綠色蔬菜園”;瓊海將依托萬泉河、博鰲亞洲論壇、官塘溫泉等特色資源及瓊海人文優勢,建成溫馨、精致、浪漫、宜居型城市;洋浦將充分發揮政策、區位、港口和產業基礎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為兄弟市縣提供配套支持,促進共同發展。
“7+1”要大于“8”。共同的理念讓8市(縣、區)融入在一起,進入實現共贏及至“大贏的省會經濟圈新階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