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時,瑞典文學院揭曉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莫言將獲得近750萬元人民幣文學獎金。莫言原名管謨業,代表作品有《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酒國》、《蛙》等。電影《紅高粱》、《幸福時光》、《暖》皆改編自其小說。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謨業,生于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
今為止,莫言已有三部作品被搬上銀幕。1988年春,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主演,莫言、陳劍雨、朱偉編劇的電影《紅高粱》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引起世界對中國電影的關注。根據莫言小說《白狗秋千架》改編的電影《暖》,榮獲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麒麟大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編劇獎。此外,電影《幸福時光》是根據莫言的中篇小說《師傅愈來愈幽默》改編而成。
此外,莫言編劇的電影《太陽有耳》獲第46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莫言與張藝謀
莫言說自認《豐乳肥臀》、《生死疲勞》、《檀香刑》都可以拍成氣勢磅礴的巨片,但好像沒有導演發現這些小說里隱藏的巨大戲劇性。雖然有幾個影視公司談過改編事宜,但都沒有下文。莫言自稱對編劇工作不自信,但如果哪天能把上述三部作品搬上銀幕,他愿意擔任編劇。
莫言曾寫過一首名為《自嘲》的打油詩,十分符合莫言的性格,打油詩為:“讀書從不求甚解,得理更愿讓別人。謂我狂者不知我,俺本老實厚道人。”
提起莫言,山東大學教授賀立華用“莫逆之交”來形容兩人的關系。編輯成冊的《莫言打油詩》即將出版,其中的序,莫言指定讓賀立華寫。10月11日,記者采訪了與莫言相識24年的賀立華,他為記者講述了生活中莫言的各種趣事。
“生活中的莫言,沒有大作家的影子,喜歡聽戲,愛吃煎餅,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摘掉作家的標簽,莫言就是一個典型的山東漢子。”賀立華說。
性格
人如其名話不多 語出驚人很幽默
“正如他的筆名一樣,莫言生活中不是一個愛說話的人。”賀立華回憶說,1988年,莫言作品研討會在莫言的故鄉高密縣召開,這次研討會非常熱鬧,莫言卻默默無言,只是認真聽取專家的評價和建議。賀立華說:“當時我就覺得,這個不喧嘩的作家不一般。”
23年之后,莫言獲得中國長篇小說最高獎--茅盾文學獎,他的獲獎作品《蛙》的研討會又在高密召開。賀立華再次作為嘉賓出席研討會,他說:“雖然獲得茅盾文學獎,這次莫言也沒說太多話,二十多年了,他的性格始終沒變。”
雖然話不多,但莫言寥寥數語就能帶來快樂,賀立華曾和奧地利的莫言研究者去莫言的老家。莫言和父母一塊迎接,見到有外國人來訪,莫言說:“非常歡迎!我父母除了在日本鬼子進村的時候見過外國人,還沒見過別的外國人呢。”
1991年8月,莫言來濟南,賀立華與莫言以及另外一個好友游玩過后,打算拍照留念。面對相機,莫言用雙手遮著陽光說:“我學習一下孫悟空的動作,遮住陽光,能顯得我眼睛大點。”
愛好
愛吃煎餅卷大蔥 愛聽故鄉茂腔戲
賀立華為記者拿出一疊莫言的照片,其中有幾張是就餐照,莫言手拿大蔥,吃得津津有味。“別看莫言20多歲就離開故鄉,但他最愛吃的還是老家的煎餅卷大蔥,一塊吃飯時,我們先挑那些做煎餅的餐館。”
回憶起莫言的飲食習慣,賀立華仍覺得很有意思,“一個大作家,身居首都北京,不愛魚肉和西餐,光想著家鄉的煎餅、大蔥和大醬,這就是故鄉打在他身上的烙印啊。”每逢賀立華去北京出差,如果有機會見到莫言,他總會給莫言帶上一些煎餅,讓莫言打打“饞蟲”。
“啥時咱們見見面,抽煙喝茶聽茂腔。”這是莫言打油詩《答老鄉》中的兩句。茂腔戲是莫言家鄉的戲曲,對莫言影響很深。莫言參軍入伍后第一次回故鄉,首先聽到的讓他感動落淚的聲音,就是茂腔,他為此也寫了一首打油詩:“當兵兩年還故鄉,車站廣場聽茂腔。此曲唯在高密有,使我潸然淚兩行。”
賀立華對記者說,有一次和莫言聊天,大伙都讓莫言唱幾句茂腔戲。“當時沒想到沉默寡言的莫言竟然答應了,開口就唱,唱完還很在意地問我們好聽不好聽。”賀立華笑著說。
為人
古道熱腸仗義之人 曾為朋友抵押書稿
受賀立華教授的邀請,2001年,莫言受聘為山東大學兼職教授,與賀立華一起培養研究生。
“不僅是莫言與山東大學緣分很深,莫言的女兒也是山東大學培養的,2000年,莫言的女兒考上山東大學英語系,度過了4年美好時光,后來被保送至清華大學讀研。”
賀立華告訴記者,莫言具有山東人熱心和慷慨的優良品質。“我們培養的研究生齊林泉畢業后,分配到北京,莫言對他關愛備至,每到周末包水餃的時候,都要給齊林泉電話,約他來家里坐坐;另外一個研究生趙學美的戀人在北京工作,得知此事后,莫言千方百計幫小趙在京找工作,讓他們團聚。”后來,莫言還熱心地為他們的孩子取名。
最令賀立華感動的,是莫言為他擔保臺灣之行,早些年,兩岸還沒有實現“三通”,為了能讓賀立華順利成行,莫言把自己所有的書稿,都抵押給了臺灣出版商。“當時,這可是政治和經濟的雙重擔保啊,莫言能夠慷慨為之,由此能感受到他古道熱腸的仗義之心。”賀立華說。
家庭
對待感情非常專一 和妻子曾經是工友
談到莫言的婚姻,賀立華說,莫言和他的妻子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卻有長長久久的感情。最初,喜歡現在的妻子,但是莫言不敢追求;后來,雖然莫言成為名氣遠揚的大作家,但他始終沒有嫌棄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的妻子。
“莫言參軍前,曾在一個棉花廠里上班,他那時看上了一個女孩,但是因為家境貧困,莫言始終沒敢表白,直到莫言當上兵,他才覺得有‘資格’向女孩提親,最后兩人結為夫妻。”賀立華說。
《紅高粱》被拍成電影后,莫言名聲大噪,彼時,為照顧父母,莫言的妻子和女兒還在老家生活。“用現在的話說,莫言在當時擁有眾多女粉絲,但他對待感情很專一,為了讓女粉絲們死心,他毅然決然地把家人接到北京生活。”賀立華說。
因為妻子文化水平不高,莫言讓她在家做全職太太。賀立華說,莫言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和妻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密不可分。“因為時間大多被寫作占據,莫言所有的生活細節幾乎都被妻子承包,也正是因為身邊有妻子照顧,莫言才能集中精力進行創作。”(生活日報 □見習記者梁開文)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