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
愛吃煎餅卷大蔥 愛聽故鄉茂腔戲
賀立華為記者拿出一疊莫言的照片,其中有幾張是就餐照,莫言手拿大蔥,吃得津津有味。“別看莫言20多歲就離開故鄉,但他最愛吃的還是老家的煎餅卷大蔥,一塊吃飯時,我們先挑那些做煎餅的餐館。”
回憶起莫言的飲食習慣,賀立華仍覺得很有意思,“一個大作家,身居首都北京,不愛魚肉和西餐,光想著家鄉的煎餅、大蔥和大醬,這就是故鄉打在他身上的烙印啊。”每逢賀立華去北京出差,如果有機會見到莫言,他總會給莫言帶上一些煎餅,讓莫言打打“饞蟲”。
“啥時咱們見見面,抽煙喝茶聽茂腔。”這是莫言打油詩《答老鄉》中的兩句。茂腔戲是莫言家鄉的戲曲,對莫言影響很深。莫言參軍入伍后第一次回故鄉,首先聽到的讓他感動落淚的聲音,就是茂腔,他為此也寫了一首打油詩:“當兵兩年還故鄉,車站廣場聽茂腔。此曲唯在高密有,使我潸然淚兩行。”
賀立華對記者說,有一次和莫言聊天,大伙都讓莫言唱幾句茂腔戲。“當時沒想到沉默寡言的莫言竟然答應了,開口就唱,唱完還很在意地問我們好聽不好聽。”賀立華笑著說。
為人
古道熱腸仗義之人 曾為朋友抵押書稿
受賀立華教授的邀請,2001年,莫言受聘為山東大學兼職教授,與賀立華一起培養研究生。
“不僅是莫言與山東大學緣分很深,莫言的女兒也是山東大學培養的,2000年,莫言的女兒考上山東大學英語系,度過了4年美好時光,后來被保送至清華大學讀研。”
賀立華告訴記者,莫言具有山東人熱心和慷慨的優良品質。“我們培養的研究生齊林泉畢業后,分配到北京,莫言對他關愛備至,每到周末包水餃的時候,都要給齊林泉電話,約他來家里坐坐;另外一個研究生趙學美的戀人在北京工作,得知此事后,莫言千方百計幫小趙在京找工作,讓他們團聚。”后來,莫言還熱心地為他們的孩子取名。
最令賀立華感動的,是莫言為他擔保臺灣之行,早些年,兩岸還沒有實現“三通”,為了能讓賀立華順利成行,莫言把自己所有的書稿,都抵押給了臺灣出版商。“當時,這可是政治和經濟的雙重擔保啊,莫言能夠慷慨為之,由此能感受到他古道熱腸的仗義之心。”賀立華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