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30日消息? 10月17日,中國青年網、未來網推出青春勵志人物援疆干部陳銳軍(http://qclz.youth.cn/chrj/)后,各大網站第一時間紛紛轉載,陳銳軍和他的援友們奔赴新疆兵團,支援新疆發(fā)展的動人事跡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視這個一直以來,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的群體。回顧往昔,那一段保國戍邊,揮灑汗水和豪情的崢嶸歲月也在全體新老援疆干部心中蕩起了陣陣漣漪。有多少激動的話語要說,有多少感人的情份要講,他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筆,用文字分享歲月的啟迪,交流心靈的感悟,表達崇高的敬仰,訴說不盡的思念。為此,記者采擷部分援疆干部的心聲,以饗讀者。
淡定從容——笑看“援疆論”
有一種說法:干部去援疆,要么是“被援疆”——在環(huán)境惡劣的邊疆,即使什么都不做,只要能hold得住,就算是“功德圓滿”;要么是“去鍍金”——憑借援疆的“金牌經歷”,回到地方必定會得到組織提拔和重用。
對于社會上的這些傳言,援疆干部們多數淡然一笑。他們說:“相信這些說法的,應該是沒有去過新疆,沒有去過兵團;即使去過,也沒有真正理解援疆這項工作,當然也沒有深入了解過援疆干部這個群體的內心世界。也許,在現實社會的某些領域,會有即便什么事都不做,只要能hold得住,就能‘功德圓滿’的現象。甚至也許有個別援疆干部也有這樣的心態(tài)和行為,但僅據此以點概面,聯想或類比援疆干部這個群體,發(fā)表這樣的言論,顯然是片面。”所以每每聽到人們大侃所謂“援疆論”的時候,他們往往一笑置之,不屑也不愿意過多地去爭論和辯解。
國務院辦公廳援疆干部劉建波近照。
援疆干部劉建波說:“這個群體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很平凡,也很普通。只不過是因為所承擔援疆任務的原因與情況各有不同,而在身份上顯得有些特殊。”其實,絕大多數人都和陳銳軍一樣,十分珍惜這段經歷,以滿腔的熱情去投身援疆事業(yè),認認真真地履行援疆職責。至于傳言中的“今后一定能得到提拔”,他們覺得這段經歷更寶貴,提拔與否是組織考慮的事情,不是該自己操心的事。
結束援疆即將返程時,援友們聚坐總結經驗,有幾句歸納表達了他們共同的心聲:
來的時候援疆只是工作,走的時候援疆成為使命;
來的時候心情忐忑不安,走的時候內心堅定自信。
來的時候在西域舉目無親,走的時候在新疆朋友無數;
來的時候說我們是北京人,走的時候看我們像新疆人。
來的時候被前輩的貢獻感動,走的時候為自己的奉獻自豪;
來的時候心里惦念著家人,走的時候心中裝滿著祖國。
援疆工作如何開展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得冒進。援疆之初對援疆工作理解不很全面,很正常,很多認識、體會和經驗,都是在援疆過程中逐步悟出來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