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富士康國際毛利率跌破1%,2012年上半年,富士康國際凈虧損2.26億美元,總營收25.04億美元,下滑16.37%。2011年,營業額為63億美元,凈利潤僅7285萬美元;2010年凈虧損2.18億美元。
而由于利潤下滑,富士康不得不轉型,尋求新的增長點。繼而傳來投資光伏電池、LED、鋰電池、云計算和物聯網等被地方政府看重的新興產業,與此同時,富士康旗下成立的香港軒盛投資也風生水起,相繼在數個國內重點城市取得土地擬開發項目。
據悉,地方政府曾披露,富士康在山西、江蘇的太陽能投資計劃,就近千億元規模,一度被視作富士康逆勢布局,進行產業轉型的重要環節。
但是,富士康為何要選擇投資光伏產業?光伏產業在經歷黃金十年的擴張后,如今產能過剩等問題已經讓整個行業陷入困境,再加上歐債危機蔓延和以歐美為首的一些國家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導致國內光伏產業危機迅速擴大。
國內扶持,美國雙反
10月23日,在中國光伏會議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表示,2012年底全球光伏裝機大約30-35GW,與2011年相比,年增長率20.4%,而2010年的年增長率為126.08%,2011年為76.4%,光伏肯定不會再有過去爆發式的增長。
從審批項目上來看,今年國家對光伏項目的上馬審批加速,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等省區將60多個光伏發電項目,1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收入“囊中”,而去年全年國家批復的項目僅為36個,裝機容量僅為33.5萬千瓦。
有業內人士認為,全球光伏裝機經過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后,規模基數比較大,加上經濟形勢的影響,增長幅度放緩也在情理之中。隨著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的日益減少,新能源在總的能源消費占比勢必會越來越大,未來光伏產業依然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為何選擇投資光伏產業
一直是將“代工”為主要盈利的富士康如今也在轉型,“代工”大規模發展是產業界的一次小型革命。由于如今成本優勢不再明顯,資源也變得相對匱乏,使得珠三角到了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富士康“N連跳”事件,暴露出來的不僅是企業與員工的矛盾,實在是這種“深圳模式”背后的中國發展模式正在經受挑戰。有學者認為富士康代工模式在中國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不是沒有道理。
所以富士康要轉型,但為何瞄準光伏產業?
有報道稱,從富士康多年的經營發展看,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是在國內光伏產業困境重重的情況下進行布局,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入,既有挑戰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第二是富士康作為一個代工企業,所涉足的領域大多也是競爭十分激烈的,在長期的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已經練就了非常好的功力,就是在各個環節進行低成本管理。第三是低碳能源的需求始終是未來能源需求的方向,光伏產業作為新興能源產業,目前的困境并不妨礙其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
轉型遇挑戰
據報道,其實早在去年,郭臺銘涉足光伏產業的想法就已經初露端倪。
今年9月開始,重磅消息就不斷出爐了:9月16號,郭臺銘完成山西大同新能源項目的揭牌;9月17號,郭臺銘又現身江蘇鹽城阜寧縣,出席富士康在當地的光伏基地項目簽約儀式。根據規劃,這兩個項目的總投資高達1000億人民幣(其中山西項目投入900億,江蘇項目投入100億),最終兩大基地的規模為:多晶硅產能10萬噸、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達到10GW。
時隔不到一個月,又有消息稱,10月11日,江蘇阜寧縣招商局確認,富士康位于阜寧的光伏項目尚未投產。郭臺銘曾表示,富士康科技集團(阜寧)科技園,將匯聚旗下“光電光伏產業所有的發展項目”。當地政府曾宣布,該項目總投資15億美元,總規劃面積達10平方公里。
這兩年,富士康相繼宣布,選址佛山作為集團LED生產基地、在成都投資1800萬美元生產鋰電池、在晉城投資1000億元打造精密模具生產基地等。可以看出,光伏電池、LED、鋰電池、云計算和物聯網等被地方政府看重的新興產業,都被郭臺銘作為助富士康集團轉型的重要舉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