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復興:自覺發展的中國力量
——十六大以來重大戰略述評之八
????今日中國,在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質量明顯提升的同時,文化力量悄然開枝散葉,文化自覺、自信和自強正在成為更為雄厚扎實的“中國軟實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大道。“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這是尋找強國、富國、大國和諧之路的文化宣言。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文化復興的號角業已吹響。振興中國文化,從文化大國邁向文化強國,是民生的需要,更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代表、文化部部長蔡武這樣評價。
????回眸10年,民族血脈涌動自覺自信;
????回眸10年,文化復興展現中國力量。
????提升文化自覺——
????改革發展舉措頻頻出臺
????文化自覺,從根本上說是對文化價值的覺悟覺醒。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政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上的自覺。
????十六大以來,我們黨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著力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文化建設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一系列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出臺——
????2002年11月,十六大提出,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2007年10月,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首次將發展文化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
????2011年10月,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
????文化千古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基于這樣的文化自覺,我們黨才能引導和組織起億萬群眾去開創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這10年,是財政支出不斷向文化傾斜、加大投入力度的10年——
????“十一五”期間,全國各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從2006年的68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億元,年均增長22.2%;
????中央投入39.48億元用于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2億元用于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投入63億元用于文化遺產保護;從2008年到2010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5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中國的世界地位,不僅在于她的經濟實力,更在于她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實力。世界評論中國經濟進步用了很多筆墨,其實與此同時,人們思想、觀念、認識、心靈的變化才是近百年來中國最偉大、最深刻的進步。而這樣的進步,正是源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源于以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為核心推動的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黨的十八大代表,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說。
????這10年,是中國文化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10年——
????世界第一出版大國、世界第一電視劇大國、世界第一廣播大國、世界第一動漫大國……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的主要文化產品的數量位居世界前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成,文化市場繁榮活躍。
????“10年來,我們既不是一味地固守傳統,也不是一味地盲目學習,而是在比較中吸收世界文明的發展成果,并逐漸摸準了復興本土文化的發展路向。這是10年來我們在文化領域取得的最大成就,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民族的文化自覺。”黨的十八大代表、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陳彥說。
????正是因為有了對文化意義、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認同,有了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明進步的責任擔當,才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覺,才有了振興中國文化的自覺行動。
????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事業產業雙翼齊飛
????文化自信,從根本上說是對文化本質的信念信心。五千年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是我們的基因根脈;包容借鑒世界文明成果,是我們兼收并蓄的胸襟氣度。
????十六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動力強勁。
????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制片廠從1991年開始連續6年虧損,一度無片可拍。他們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造,以電影創作為龍頭,電影旅游、電影加工和影視傳媒等多元素并舉,創作出大批優秀作品。改革,讓長影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目前,企業年利潤穩定在3000萬元以上。
????談及這段歷程,十八大代表、長影集團董事長劉麗娟說:“與過去相比,我們今天更勇敢更自信。”
????“一切妨礙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沖破,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文化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劉麗娟的自信,正來源于黨中央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堅定決心。
????把文化區分為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文化體制改革的思路清晰明確,改革10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10年,是文化消費日益擴大、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10年——
????我國文化產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數千家報刊,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發行企業,2100多家文藝院團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從事業單位轉變為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企業。
????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目標,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上海文化體制改革起步早、抓得緊、推進快,開創了文化建設新局面,文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2011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923.75億元,高于同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增幅4.8個百分點,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5.5%。
????這10年,是文化基礎設施日益普及、群眾文化生活得到更好保障的10年——
????目前,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覆蓋全部通電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全國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提高到97.06%和97.82%。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萬場電影,基本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益服務目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萬個服務點、覆蓋全國90%的行政村。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1804個博物館、2952個公共圖書館、3285個文化館、3413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5個省級美術館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
????文化自信,源于實力,源于創新。正是因為有了長遠的文化發展戰略,我們才有了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充足的發展底氣。
????走向文化自強——
????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文化自強,從根本上說是對文化強國的向往追求。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最終要體現為文化自強的目標和行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創排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在人民大會堂和國家大劇院連續演出100場,中國舞臺藝術的深刻表現力讓世人驚嘆。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10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們正由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強。
????這10年,是文化創造力空前迸發、文藝創作百花爭艷的10年——
????文化繁榮、文藝當先。10年來,我國的文藝創作表現手法日益豐富,在美術書法、戲曲話劇、影視歌曲等各個領域都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話劇《郭明義》,電影《建國大業》,電視劇《誓言今生》……一部部膾炙人口、昂揚著民族精神和時代氣韻的作品,展現了我國文藝大繁榮大發展的生動局面。
????黨的十八大代表,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振武認為,加強原創作品生產是體現文化建設成果的重要標志,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途徑。上海特別重視推進“新品、優品、精品”創作,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為優秀文藝作品的重要原創基地。僅2012年上半年,就有10部“上海制造”的優秀電視劇登陸央視。
????這10年,是中國文化加速“走出去”、影響力日益增強的10年——
????文化“走出去”,凸顯了一個文明古國走向文化復興的堅定決心,是實現文化自強、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必經之路。
????“孔子,孔子,人人都在討論孔子。跨越了2000年,孔夫子‘活躍’在東方人、西方人的唇齒之間。”聯合國經社部戰略規劃司司長內維德·哈尼夫曾發出這樣的感嘆。自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韓國首爾揭牌至今,387所孔子學院和509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已覆蓋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我國與100多個國家簽訂了文化合作協議,以“文化年”、“國家年”、“交流年”為主題開展了各類大型國際文化活動;在海外已建成巴黎、柏林、東京等多個中國文化中心;不同規模的中國文化節、藝術節,“相約北京”、“上海國際藝術節”等國際性文化交流品牌已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近10年,中國傳統藝術從過去的主動‘送戲上門’,變成了國外積極邀請演出。”黨的十八大代表、北京昆曲劇院院長楊鳳一說,昆曲作為百戲之母,在國外演出非常受歡迎,這說明中國文化越來越得到國際認同,中國文化的力量正越來越受到國際重視。
????“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設計的藍圖,是中國增強文化自覺、重樹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的鏗鏘誓言。
????“蓄之以道,養之以德。”隨著中國的發展,隨著中國文化的振興與傳播,世界將更廣泛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旺盛活力和無窮魅力。
????王弢 田豐 魏賀 曹玲娟 余榮華 姜峰 何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