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丟東西找不著,有人撿到東西卻不知還給誰,這是目前不少人遇到的煩惱。眼下,烏魯木齊市80后小伙李超自掏腰包建立的公益性網站則幫大家解決了這一煩惱。
11月4日,新疆都市報記者登錄“新疆失物招領網”后發現,該網站功能齊全,使用方便。撿到東西的熱心人可以通過“免費發布信息”版塊發布信息,失主可以在“物品搜索”一欄尋找失物。目前,該網站已發布數十條失物招領信息。
找尋需求催生新服務
目前,烏魯木齊市不少機構設立了各自的“失物招領窗口”,但市民在丟失物品后不可能到所有的“失物招領窗口”詢問。不少失主為了尋找失物,或到處張貼紙條,造成滿街“牛皮癬”,或登報掛失,甚至花錢重新辦理,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新疆失物招領網”的開通則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渠道,既省時省力,也節約了社會資源。
網站負責人李超告訴記者:“事實上,市民丟了東西,一些會進行尋找,還有一部分人就直接認栽了。這也導致一些人將拾物據為己有變成一種常態。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失物招領的途徑有限或尋找的精力和成本較大。”
李超介紹說,“新疆失物招領網”是公益性網站,“新疆精神”里面就包含了“勤勞互助”的精神,我所做的只是用實際行動踐行“勤勞互助”的新疆精神。同時,也希望廣大市民都能加入到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的隊伍中來。
雙方信息多渠道發布
自2012年9月底“新疆失物招領網”開通以來,為方便大家發布信息和找到失物,李超通過微博、QQ、手機(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新疆失物招領網,QQ委托發布:2481433933,手機短信、電話發布:15292446774)為市民提供發布平臺,做到多渠道發布雙方信息。
因在內地城市曾出現過冒領失物的現象,對此,“新疆失物招領網”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和更多的失物義務招領點能夠加入進來。共同構建一個安全的物歸原主和失而復得的失物招領環境。
“新疆失物招領網”在紅旗路某招待所前臺設立了一個失物招領點,并安裝了視頻監控器,以杜絕冒領失物現象。同時,李超也希望大家在領取失物時,盡量選擇人流較大的地點和義務失物招領點。
李超表示:“公益事業需要大家的支持,希望通過無償的失物招領服務提高社會文明水平,弘揚拾金不昧、團結互助的新疆精神。”
相關閱讀
其他國家的失物招領
日本:各地都設有失物招領中心
在日本,失物招領中心遍及各地,其中尤以東京的失物招領中心規模最大。該中心是一座4層樓的倉庫,配有警務人員30名及眾多工作人員,并專門安裝了一部重達2.2噸的貨梯用于運送物品。中心還經常收到走失的小狗、鼬鼠、小海龜等,工作人員通常會在它們身上掛一個裝滿寵物食品的袋子,以免這些小家伙挨餓。
德國:失物半年無人領可拍賣
德國各市政府的公共事務局都有失物招領處,工作人員會給每件物品編號,并輸入電腦。德國法律規定,一件物品在失物招領處呆了6個月之后仍無人認領,就會被上交給市政當局拍賣。德國民法規定,對于價值超過1000馬克的物品,上交者可以得到相當于物品價值至少5%的錢作為獎勵。但是,很多人都婉言謝絕了這筆獎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