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 死亡農民工并未拒絕去醫院
馬雙羊說,大約是在一周前,來過一輛急救車,他和幾名老鄉工友都在現場。
馬雙羊和幾名老鄉工友互相補充著告訴記者,急救車來后,有穿白大褂的下來,問生病農民工有沒有親戚。
“他搖了搖頭,”馬雙羊說,“接著,穿白大褂的又問我們愿不愿意跟著去。我們和他并不熟,非親非故的,誰愿意跟著去啊。見沒人去,白大褂就上車走了。”
“有報道說,鄭州市衛生局稱,這個死亡的農民工不愿意去醫院,是這樣嗎?”記者問馬雙羊和他的幾名工友。
“不可能的事!我們都在看著呢,他根本就沒說不去醫院!”聽記者這么一說,馬雙羊和工友們大聲反駁。
指著附近的一名農民工,馬雙羊說:“有個醫生,還給了他點錢,讓他去幫忙給有病的農民工買水。醫生讓打救助站的電話,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打,救助站的人最后沒來。”
生前 “農民工圈子”之外的“單干戶”
在馬雙羊眼中,死亡農民工有40歲左右,“年齡看起來比我大一些,干活肯下勁,性格也比較開朗。他會內粉(內墻粉刷)、壘墻,這算是建筑上的技術活了。俺這一大堆人,都是中牟的,就他是杞縣的。平時俺幾個人經常在一塊兒干,誰有活兒就互相介紹一下,就他一個人單干。”
馬雙羊他們的活兒并不好找,夏天好一些,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到了冬天就不太好找了,“11月活不多,估計也就能拿1000多元吧。你想啊,他身體不好,沒法干活兒,肯定沒錢吃飯看病。”馬雙羊說,沒見他有啥朋友,聽說他家里有個老婆,不知道有沒有其他家人。
現狀 不愿離開的露宿地
“睡在橋下四面透風,誰不知道睡在屋里舒服啊!可我們不想離開這個地方,主要是找活兒方便。”馬雙羊說,“前段那個叫李老發的送水哥,想給我們找個住的地方,我們不愿意去。不是真不想去,而是去了晚上就沒活兒干。我們晚上呆在路邊的橋下,好隨時等活兒干。”
昨日下午4時,鄭州中州大道與農業路立交橋下,一位老人安靜地躺著,身上的棉被伴著呼吸一上一下起伏,只有臉露在外面。在記者輕聲招呼下,他醒過來,坐起身。他叫馮春意,已經年過花甲,“我會砌墻,好幾天沒活兒了,倆孩子白天出去尋活兒了。”這個橋下,晚上會睡10多個人,其中還有他的兩個兒子。
“俺家是原陽的,在這兒住的也多是老鄉,平時大家有事情也能相互照應。”老人說著,一旁58歲的胡戰林湊過來,點頭表示認同。
“冬天活兒少,咋不回老家呢?”記者問他。
“沒錢人家看不起你呀,不想回去。”話未說完,兩行眼淚就從眼角流了出來,順著皺紋流到臉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