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宣奮在自己經營的電動車店里忙碌。
做生意和做人一樣都本分
陳宣奮當老板了,可他沒錢。沒錢怎么能開店,租鋪面要錢,進貨要錢,店里的裝修也要錢。怎么辦呢?
許多同行的老板及他所代理的經銷商已經為他考慮到這點,他們都想幫助一下這個老實忠厚的年輕人。于是經銷商打破先付款后進貨的規矩,先給他進貨,進貨后賣出幾輛車再給錢;同行的老板也給了支持,能幫扶他多少則多少,一萬不多,5百不少。陳宣奮說,“雖然無功不受祿,但為了創業,這個時候只能欠下朋友的債。”
在大家的幫助下,他的店面支撐起來了,規模也不小,足足有130多平方米,這在海口地區的電動車店里也算上了層次。
他的店面支撐起來了,可是后面的路更難走。陳宣奮說,好心人只能幫你一次,所以一定要作出個模樣來。這個時候的海口電動車店已經滿街都是,生意也不是很好做,每個月他還要繳納租金、水電、員工的費用啊。
可那怕是這樣,陳宣奮依然保持那份本分,他沒有生意人的那種“精明”,自己給自己定下了許多“規定”:如從他店里買的車,只要在海口城區里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直接給店里打電話就有人幫助修理。因為這樣,很多附近市縣的顧客也跑到他店里要貨,可下面市縣顧客用車過程中出現問題怎么辦呢?哪就是顧客出員工車費,其他的店里全部掏。
除此之外,陳宣奮說,開店幾年來,只要有老人或孩子到店里來買車,他都會按照最低進貨價賣給他們。
或許是這樣“薄利多銷,服務第一”的經營,幾年來,附近的幾家店鋪已經“倒閉”,但他的店里生意依然很好。
他賺到一點錢了,卻不想自己一家人享受。從當老板的那個春節開始,每年春節,他都會租上一輛中巴車,帶著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到海口市里或到定安等周邊市縣游玩。因此,村里人都說,陳宣奮“雖然不是大老板,可是好老板”。
陳宣奮認為,村里的老人有的幾十年來從沒有來過海口市區,小孩更不用說了。因此,每次雖然花上上萬元,但他感覺很值。
他說,假如生意再好點,他的目的是把老人跟小孩帶到三亞以及更遠的地方游玩。
希望政府幫助更多的人創業
雖然陳宣奮一家人生活已經“沒問題了”,但他沒有滿足,他想開創更大的發展空間。去年6月,他又想再開一家分店,可一家分店要投資十多萬。因為還要進貨,這么多的一筆款確實拿不出來啊,正在他苦惱之余,突然聽說政府有一種“創業小額貸款”的項目,這個項目是政府無償扶持創業者的,因此不僅手續簡單,而且不要利息。11月17日,記者也就此事采訪了龍泉鎮的相關負責人。據了解,這種“創業小額貸款”是政府扶持無償創業者的一個項目,針對一些想創業而又沒有資金的創業者而設,只要條件符合,都可以申請,男的可貸5萬元,女的可貸8萬元,每期兩年還完,不要利息。
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他向海口市龍泉鎮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申請書。想不到的是,不久,政府就撥給他5萬元的貸款。有了這5萬元,他的第二家分店就開始操辦了。
今年初,他已經把這5萬元的貸款還完。
如今,陳宣奮生活好過了,可他依然不滿足。他說,準備要開第三家分店,然后鼓勵更多的農村青年跟他一樣加盟,“先免費付貨,賣出多少后才付款”。陳宣奮說,只要有志的青年及創業者,都應該相信自己,都可以嘗試自己創業的,“因為現在政策好了,政府也實實在在幫助我們了,機會呢就靠自己抓了。”
陳宣奮說,雖然他沒有多少文化,但他走過很多路。他說經歷告訴他:“在這個春意盎然的時代里,創業的機會有很多,只要自己走踏實了,做人厚道了,勤奮努力了,成功離自己就不會遠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