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南樂東佛羅鎮的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園。(南海網記者李曉梅攝)
?
白沙河谷內的母系屋景觀。(南海網記者李曉梅攝)
黎族文化受關注海南掀起一陣“白沙河谷”熱
“白沙河谷”是樂東一位農民出身的退休職工袁金華用近30年時間,花了畢生的積蓄和家產打造的本土文化樂園,陳列了3800多件從古至今生活在海南的黎族、苗族、漢族人的衣物、飾品、農具、器皿、文字、圖畫等等。正是這些藏品讓袁金華背負了一身債務,讓他的傳承黎族文化之路一度面臨困境。
今年8月,中央和海南省內媒體報道了樂東私人博物館“白沙河谷”在發掘、收藏、展示黎族文物方面的努力和影響,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主要領導特地就報道作出批示:要求搶救發掘保護展示黎族文化。這對袁金華和他的白沙河谷來說,無疑是一道新的曙光。
“媒體的報道讓海南掀起了一股‘白沙河谷’熱,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都來到這里參觀考察,并給與了莫大支持和鼓勵?!痹鹑A說,這段時間,海南省文體部門安排省博物館、省民族博物館等的專家對白沙河谷的藏品進行登記鑒定,并做出了扶持的評價;樂東縣委縣政府撥款為白沙河谷安裝了空調和監控設備以更好的保護文物;樂東縣已經把保護和發展白沙河谷列入了明年的重點工作,并安排相關部門進行調研,準備制定一個可行性報告,通過合適的方式,保護好、展示好、發展好白沙河谷……談起這些,袁金華一臉欣慰。
?
白沙河谷內的美景,每一處景觀都有其含義。(南海網記者李曉梅攝)
?
在白沙河谷內,有一件像大樹墩子一樣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標識牌上介紹:“男根”,也稱石祖塔,重200斤,是新石器時代海南黎族男性崇拜物。(南海網記者李曉梅攝)
?
白沙河谷內的“呆橋”,袁金華說,谷內的“笨門”、“愚門”、“歪橋”等名稱代表了他自嘲的心態。(南海網記者李曉梅攝)
白沙河谷內的一池冷泉,被袁金華稱為這里的“生命之源”。(南海網記者李曉梅攝)
?
海南樂東縣的旅游地圖也把白沙河谷作為旅游景點清晰地標注出來。(南海網記者李曉梅攝)
白沙河谷如何發展?或打造成文化旅游景點
此前,袁金華一心想把小小的文化園打造成景點,從而實現以園養館的目的,但由于資金有限,他的這個計劃進展并不如意。如今,政府部門參與扶持,對袁金華來說,又離自己的心愿近了一步,因為政府部門在調研中,對白沙河谷將打造成文化旅游景點進行了論證。
“我最關注的是白沙河谷以后的最終歸宿,只有政府主導才能把這些代表數百萬海南百姓文化情結的文物保護好、展示好、傳承好。”袁金華說。
如今,白沙河谷有了越來越多的“身份”,如已經成為三亞學院黎族文化研究基地、藝術學院教學實習基地,樂東縣的旅游地圖也把白沙河谷作為旅游景點清晰地標注出來。根據媒體此前的報道,樂東縣方面計劃把“白沙河谷”打造成文化旅游景點,成為搶救、挖掘、保護、展示海南黎族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平臺,一個重要的旅游產業和旅游品牌。
?
相關鏈接
解密海南白沙河谷的黎族文明:一片癡心袁金華
解密白沙河谷的黎族文明:圖騰——萬物有靈崇拜
私人博物館“白沙河谷”:38年心血堅守黎族文化
解密海南白沙河谷藏品
?
?
?
?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