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28日消息(記者 陳敬儒)27日下午,省政府在海口舉行加載金融功能社會保障卡首發儀式,標志著我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達到一個新水平,社保卡信息服務載體開始走入百姓生活。據悉,我省首批150萬參保人員將在2013年陸續領到全國統一的、加載了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副省長陳成出席并講話。
覆蓋城鄉一卡通用
發行社會保障卡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一件服務民生、惠及百姓的大好事、大實事。我省按照“統一制卡、首發免費、逐步應用,覆蓋城鄉、一卡通用”的要求,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發行具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既具有社會保障服務功能,又可作為一張銀行借記卡使用。首先用于領取社保待遇。以后,參保人員可在省內進行費用醫療保險即時結算,持卡繳費,領取失業金和工傷、生育保險待遇等,逐步將社會保險費的繳納、就業扶持政策等業務,及社會保險相關信息查詢等功能集成到卡上,并向其他公共服務領域延伸,最終實現“一卡多用,全國通用”。
逐步替代現行醫保卡
省人事勞動保障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隨著社保卡系統的完善,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可憑卡在全國各社保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金融網點領取或支付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可憑卡就醫,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結算;可憑卡辦理養老保險事務;可憑卡到相關部門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就業培訓等,實現“一卡多用”。
據了解,我省社會保障卡發放后,將首先應用于醫保業務中,與醫保卡并行使用,逐步取代現行的醫保卡。社會保障卡發放以后,個人醫療賬戶不再劃撥到醫保卡上,改為劃撥到社會保障卡賬戶上。
申領卡不收任何費用
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由市、縣兩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受理申領和發行,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國家統一規范組織制作。
據介紹,申領社會保障卡不收任何費用,補卡只收成本費。全省各級人社部門將和參與此項工作合作金融機構銀行緊密合作,不斷擴大服務網點,增加服務手段、完善系統功能、優化用卡環境,使持卡人真正感受到社會保障卡實用、好用。
120名代表領卡
首發儀式上,陳成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向在座的120位參保代表發放了社會保障卡,陳穎軍就是領取社會保障卡的其中一位。
記者在其社會保障卡上看到,上面記錄他的姓名、社會保障號碼、發卡日期、有效期限。陳穎軍告訴記者,他是一家銀行工作者,1994年參加工作,第二年開始買社會保險,經過近20年的發展,社會保障事業有了極大的進步,特別是社保卡越來越方便了。“雖然拿到了卡,但我還沒開始使用,不知道有多大的方便,不過感覺肯定比醫保卡先進。”陳穎軍笑著說。
延伸閱讀
社會保障卡是持卡人享有社會保障和公共就業服務權益的電子憑證,具有信息記錄、信息查詢、業務辦理、待遇支付、金融等基本功能。
樣式
社會保障卡正面以藍色為底色,印有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隸書)”字樣。背面印有持卡人個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別、社會保障號碼、銀行卡號、有效期限、頭像等)、發卡機關、合作銀行標志、銀聯標志、序列號、服務電話等。
使用期限
社會保障卡的有效使用期限為10年。
社保應用領域
1、就業失業登記;
2、申領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待遇;
3、申請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職業資格鑒定、待遇資格認證;
4、在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診所、藥店就醫、購藥;
5、查詢個人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信息;
6、其它持卡可以辦理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社會保障卡的業務項目和功能,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建設情況,分步實施、逐項啟用。
金融應用領域
1、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包括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居民、農村參保人員社會保險費的繳納;
2、各種社會保險待遇發放;3、各種就業政策扶持補貼資金發放;4、其它可以辦理的金融業務。
申領對象
海南省范圍內參加社會保險的各類人員及退休人員均可申領社會保障卡。
申領途徑
有工作單位的參保人由用人單位集中向社會保障卡申領點申領社會保障卡,無工作單位的參保人由本人自行申領社會保障卡。
注銷
持卡人社會保險關系轉移到省外、保險關系終止的,社會保障卡應當注銷。
服務熱線
持卡人在使用社會保障卡過程中有需要咨詢或幫助的,可撥打海南省12333電話咨詢服務熱線。
查詢窗口
持卡人可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大廳社會保障卡服務窗口、合作銀行部分營業網點、社會保障卡自助查詢一體機上查詢個人社會保障卡信息。
?
相關鏈接
深圳社保卡設最低余額限制 4595元市民無權自用
男子借6張社保卡騙醫保25.5萬 被判有期徒刑4年
澄邁:村民繳費1年多了 新農合社保卡沒發
來電稱“社保卡被盜” 海口男子被騙30000余元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