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假藥,需中非共同努力
人民日報“求證”欄目1月8日刊登文章《中國輸非洲抗瘧藥不是假藥》,通過記者在非洲和中國的實地調查表明:通過正規渠道進入非洲的中國抗瘧藥可以保證質量、效果。那么,非洲是否存在假藥?假藥從何而來?國際制假售假鏈條如何形成?針對這些問題,“求證”欄目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非洲存在假的抗瘧藥嗎?
【調查】 多在私立市場,所占份額較小,對主流市場影響不大
記者調查了解到,非洲部分國家假藥現象較突出。具體到坦桑尼亞,也存在假藥。按當地藥監局說法,系因當地嚴重缺醫少藥且多數民眾支付和鑒別能力有限,而假藥售價普遍比正品低廉許多,仿冒的藥品很好銷售,因而被不法商人利用。
坦桑尼亞食品和藥品局代理局長、實驗室主管尤古魯姆說,坦桑尼亞對抗瘧藥有著嚴格監管,全部藥品都要經過食品和藥品局的審批和檢查,但即使如此,估計市場上還是有20%的假藥,這些假藥很多來自非洲地區制假工廠以及其他洲的制假售假輸入。
坦桑尼亞姆姆加醫院醫生、伊拉拉地區醫院協調員布什威說,2009年自己經歷過一次假藥事件,當時烏干達發現一個地下工廠,生產各種假冒高端藥,其中包括抗瘧藥。
據華方科泰坦桑尼亞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勇介紹,目前坦桑尼亞公立市場的藥品監管較嚴格。私立市場有包括瑞士、比利時、印度、肯尼亞和中國等國的眾多廠家藥品。非洲很多地方醫療衛生系統不完善,一些小診所、小藥店從不正規渠道進口便宜的假藥,抗瘧假藥多見于這些私立市場。假藥有一部分是由不法商人走私進入,也有部分來自當地地下工廠加工。
在烏干達,政府或國際組織會統一安排免費發放抗瘧藥,醫院及藥店也自行進貨再銷售給病人。烏干達的藥監局是非洲國家中管理比較嚴格和規范的,不過,據昆明制藥烏干達代理商中非醫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孔東升介紹,在烏干達也存在非法進口藥品的情況,大部分是通過走私形式夾帶,所占份額很小,對主流市場影響不大。
假藥從何而來?
【調查】非法委托加工、走私進口;當地假藥窩點仿冒;真藥儲存或使用不當影響藥效誤認為假藥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西藥部副主任曹鋼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正規渠道的醫藥貿易都是有保障的。假藥主要通過非法渠道流入非洲,多是走私夾帶。假藥有很多種,包括有效成分含量不夠的;仿冒別人品牌、侵犯知識產權的;中間商轉手時將非醫藥產品改成醫藥產品用途的。”一些企業以低價競銷手段爭取非洲市場,造成藥品質量下降;一些企業以次充好,藥品有效成分達不到要求;還有一些假冒藥品就是單純的“糖片”或“鹽片”。
記者向業內人士了解到,中國青蒿素類抗瘧藥近年來在非洲贏得良好聲譽。隨之而來的是,無孔不入的國際假藥制造者開始以中國生產出口的抗瘧藥為目標進行造假活動,通過各種渠道輸入管制不嚴的非洲某些地區,對中國藥品聲譽造成不良影響。
據介紹,一些非洲進口國沒有對抗瘧藥品的質量進行嚴格管理,導致在國外的委托加工業務存在劣質或仿制假冒藥品,一些中小藥品加工廠專門接受非洲發展中國家的訂單。中國抗瘧藥受到歡迎,一些品牌隨即被非洲一些地下工廠、假藥窩點仿制和銷售。當然,也不排除中國個別企業接受非洲不法企業的委托,非法生產出口藥品。
此外,還存在一種情況,真藥因儲存和使用不當,影響藥效而被誤認為假藥。據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介紹,中國生產的抗瘧藥需要在規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避光保存。而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未能夠保證藥品的運輸和儲存條件,影響了藥品的質量和藥效。
同時,抗瘧藥使用時,患者需連續服用一個療程。據中國駐烏干達使館經濟商務參贊歐陽道冰介紹,受限于當地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素,物流配送不到位,醫藥經常短缺,患者無法及時足量領取抗瘧藥。有些患者因服用藥量不足,沒能根除瘧疾;還有些患者服用少量藥品后,癥狀稍有緩解即停止服藥,以備下次患病時再用,體內易產生抗藥性,導致瘧疾反復發作。
中國如何應對藥品被仿冒?
【調查】 中非加強監管合作;規范出口企業資質;企業應用防偽技術
曹鋼說:“按照國際貿易慣例,藥品質量主要應該由進口國監管,因為不同國家對同一種藥品的規格、劑量要求可能不同。但是非洲的技術設備和專業人員跟不上,監管較薄弱。”
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園主任、青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平說,藥品在國際市場流通過程較為復雜,流通領域出現假冒偽劣藥品,也需要各國藥監部門加強監管,認真追尋假冒偽劣源頭。近年來青蒿素產品廣受歡迎,但假冒藥品損害了中國藥企品牌。世衛組織曾發布一個公告,在柬埔寨、越南等國出現了假冒中國青蒿琥酯片的案例,假藥并非來自中國,而是中國境外。
針對部分藥品被仿冒的情況,中國的制藥企業采取了一些對策。
復星醫藥旗下的桂林南藥公司在非洲私立市場的合作伙伴均為當地具備藥品經營資質且實力很強的醫藥公司,有完善且固定的分銷渠道,藥品的流向可追溯。市場上出現仿冒藥品,通過查詢藥品批號及貨物流向很容易就可查出。目前在非洲市場未出現該公司藥品被仿冒的情況。
昆明制藥廠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產品都標示KPC的注冊商標和藥品商品名,并在出口藥品包裝上貼有防偽標簽,包裝線采用直插式包裝,較難被仿制。
目前北京華方科泰公司還沒有特別的防偽措施,主要采用國內通用的GSP管理方式,即通過批號來管理。2008年3月上市的科泰復因服用方便、療效顯著而受市場歡迎。不料2009年10月在非洲即遭人仿造,在市場上以超低價銷售。華方科泰公司發現后,立即向坦桑尼亞藥監局報告,并在當地報紙花兩周時間發布真藥與假藥鑒別公告,及時澄清,避免了更嚴重后果。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12年1月至11月,我國71家企業(商會會員企業)共向非洲出口青蒿素產品金額5590萬美元。2011年,我國71家企業對非洲35個國家出口青蒿素產品金額5674萬美元。目前,抗瘧藥占出口非洲的藥品比例為20%左右,抗生素占比一半以上。對非洲的藥品出口對于我國制藥產業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針對日益突出的假冒中國藥品現象,曹鋼建議,中非必須加強合作,共同打擊在非洲假冒中國藥的行為;國外貿易商應規范進口渠道,從合法企業采購藥品;我國應鼓勵更多正規醫藥出口企業應用激光防偽技術,增加仿冒難度;我國應進一步完善醫藥出口企業資質審核。同時,有關部門要為我國重點企業爭取國際認證提供更多支持。
?
?
?
相關鏈接:
世衛組織呼吁監測青蒿素類抗瘧藥療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