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各地陸續迎來返鄉潮,異地取現、轉賬也隨即進入高峰。在各大銀行把異地取現和柜臺轉賬“收費到家”的同時,網銀、手機銀行以及第三方支付等電子渠道則異軍突起。專家表示,電子渠道具有價格優勢,在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大力推動下,電子渠道將成為未來轉賬的主流。
節前迎來返鄉潮 異地取現費用高
對于大批“返鄉客”來講,現金消費難以避免,而攜帶大額現金,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異地取現和轉賬匯款成為人們的普遍選擇。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網點眾多的工、農、中、建四大行,異地取現和轉賬匯款并不便宜,大銀行“服務到家”的同時也真正做到了“收費到家”。工行異地取現、匯款的手續費是1%,匯款50元封頂,取現100元封頂;農行、建行異地轉賬手續費5‰,50元封頂,異地取現手續費1%,100元封頂;中行異地取現和匯款的手續費都是1%,50元封頂。工商銀行北京新文化街支行客戶經理張龍告訴記者,如果要到外地使用大額現金的話,還是匯款稍微劃算些。
據了解,也有一些小銀行推出免費措施,如使用哈爾濱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寧夏銀行等城商行的銀行卡,通過ATM機異地、跨行取款都不收費,但這些銀行仍是銀行中的“少數派”。
天津某事業單位的李先生認為,過年花一萬塊錢不算多,在銀行卡里存一萬塊錢,一年的利息也只有35塊,在外地取一次現的手續費就是100塊。一次取現費就把儲戶存三年的利息都收回來了,這生意太劃算了。
傳統渠道不讓利 電子渠道有優勢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一方面,客戶轉賬、異地取現,銀行確實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另一方面,銀行通過抬高地區間資金流動的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鎖定各地資金的作用。這和電信運營商設置漫游費,防止各地分公司互相“串貨”的作用類似。因此傳統的柜臺業務和ATM業務,銀行很難對用戶讓利。
雖然各銀行在傳統業務上“寸土必爭”,但在網銀、手機銀行的收費上卻紛紛讓利,誠意十足。據農業銀行北京市崇文區支行宣外分理處工作人員介紹,農行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轉賬,5萬元以下可以免手續費。另據記者了解,中行、招行客戶使用手機銀行進行轉賬不收費;工行、建行客戶使用網銀和手機銀行轉賬也有優惠。
在各銀行為推廣電子渠道大打“轉賬價格戰”的同時,支付寶也“意外參戰”。記者從支付寶了解到,支付寶用戶可以通過網銀向支付寶賬戶付款,然后通過支付寶賬戶向異地、異行的銀行卡轉賬。在2月8日前,每天首筆5000元以下的轉賬可免手續費。考慮到支付寶接近8億的注冊用戶,支付寶的免費行動將對銀行構成很大壓力。
轉賬方式多元化 電子轉賬或成主流
專家認為,銀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大打“電子轉賬價格戰”,各有戰略考量。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銀行降低網銀和手機銀行轉賬的費用,主要是希望通過差別定價,將柜臺業務分流到電子銀行,從而減輕柜臺業務的人員壓力和硬件成本。大力發展電子銀行已成為銀行業的共識。目前手機銀行剛剛起步,在電子銀行業務中的比例還很低,銀行為推廣手機銀行,仍將繼續采用價格手段。
易觀咨詢分析師張萌認為,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銀行將成為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組成。其實手機銀行很早就有,但原來的WAP模式用戶體驗太差,推廣不開。今年各大銀行都推出了手機銀行客戶端,用戶體驗明顯提升,銀行加大推廣力度不足為奇。
張萌告訴記者,此前支付寶每日轉賬到卡的免費額度就有2000元,已有數千萬人通過支付寶進行對卡轉賬。對卡轉賬金額通常也被算作支付寶的交易量,此次加入“轉賬價格戰”,提高交易量是重要目的。
專家普遍認為,在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大力推動下,轉賬方式將日趨多元。具有價格優勢的電子渠道,將成為未來轉賬的主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