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遺骸。
理查三世畫像。
?
英國考古學者4日宣布,先前在英格蘭中部萊斯特市一座停車場地下發現一具人類骨骼,經檢測證實為15世紀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圍繞這位國王最終埋葬地點的500年謎團終于解開。
一些歷史學家將它視作英國近代史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基因“驗身”
萊斯特大學考古小組專家理查德·巴克利宣布:“萊斯特大學的專業結論是,毋庸置疑,2012年9月在圣方濟各會修道院挖掘時發現的遺骸確實是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國王理查三世。”
考古學家先前認為,這座停車場可能是圣方濟各會修道院所在地,理查三世據信葬于這座修道院。
萊斯特大學考古人員從這具500年前的遺骸身上提取脫氧核糖核酸(DNA)樣本,同理查姐姐的后裔邁克爾·伊布森和另外一名后裔的DNA樣本比對。
家具商邁克爾現年55歲,出生于加拿大,現居住在倫敦,是理查姐姐的第17代后裔。另外一名后裔不愿意公開姓名。
遺傳學家圖里·金說,基因比對顯示,這具遺骸的DNA樣本同理查三世姐姐的兩名后裔DNA吻合。
首席骨骼學家約·阿普爾比說,僅骨骼證據就“足以令人信服地證明理查三世身份”。
骨齡檢測還顯示,這具遺骸的死亡時間介于1455年和1540年,死亡年齡二、三十歲,而理查三世1485年去世時32歲,符合這一推斷。
理查三世1483年登基,1485年在博斯沃思戰役中戰死,“玫瑰戰爭”就此結束,都鐸王朝登上歷史舞臺。
巴克利說,遺骸將改葬萊斯特大教堂。根據考古學慣例,遺骸葬在考古地點最近的教堂。
“暴君”遍體鱗傷
考古人員說,這具遺骸出土時,上背椎骨間插有一個帶刺的金屬箭頭,頭骨背面有利刃劈傷痕跡,傷勢同史書記載的理查三世情況一致。
骨骼學家阿普爾比說,遺骸上有10處傷口,8處在頭骨,2處在身體,均在死亡前后不久形成。其中,兩處頭部的刀傷可能致命,其他傷口似乎是他死后的“羞辱性傷害”,包括一側屁股的刀傷。
阿普爾比說,傷口出自劍、匕首和戟等武器。
路透社報道,這些傷口印證史書描述:理查三世死后,后來的國王亨利七世用一匹馬載著他鮮血淋漓的赤裸尸體從戰場運送至萊斯特,向公眾展示勝利,最后把尸體葬于圣方濟各會修道院一個無名墳墓內。
考古人員發現,安葬理查三世的墳墓不大,幾乎容不下他的身體。
埋葬謎團終解
戲劇大師威廉·莎士比亞筆下,理查三世丑陋、駝背,是一個不惜代價奪取王位的暴君,在倫敦塔謀害兄長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兒子,1485年被繼任者亨利·都鐸在博斯沃思戰役中殺死。
美聯社報道,幾個世紀以來,理查三世的埋葬地點一直成謎。先前憎恨理查三世的人們認為,他的尸骸被丟棄到索爾河中;史書上另一種說法認為,這位國君葬于一個教堂,由于教堂1538年被亨利八世關閉和拆除,其安息之所由此消失。
歷史學家希望,這一發現幫助他們解開關于理查三世的其他謎團,讓外界更了解他在位兩年間的作為,包括建立保釋和法律援助系統。
另外,這一發現證實關于理查三世手臂扭曲的說法有誤,但他確實脊柱側凸,符合當代關于他外貌的猜測。
鏈接
英國人欲尋大帝遺骸
繼發現15世紀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的遺骸后,英國歷史和考古學家已開始尋找年代更久遠的阿爾弗雷德大帝的遺骸。
據《泰晤士報》5日報道,阿爾弗雷德大帝這位公元9世紀下半葉的統治者是唯一被冠以“大帝”稱號的英格蘭君主,因抵御丹麥人入侵、頒布法典和改革等而被載入史冊。他死后據稱被葬在溫徹斯特一個無名墓地。如今,一些考古學家正在申請挖掘一處位于圣巴塞洛繆教堂旁的墓地,以尋找這位大帝失蹤的遺骸。
溫徹斯特大學考古學家凱蒂·塔克說,證明阿爾弗雷德大帝遺骸身份的難度比理查三世更大。因為判斷骨骼的年齡、性別等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找到DNA比對樣本。考古人員只有在確定遺骸年代后才會開始尋找大帝后裔的工作。
據報道,阿爾弗雷德大帝去世后遺骸顛沛流離,多次被迫“搬家”,隨著歲月變遷,留給世人的只有一個個傳說和謎團。
?
?
?
?
?
相關新聞:
阿拉法特遭開棺 盤點史上9位遺骸被挖名人(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