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地下排污事件愈演愈烈。2011年,全國200個城市地下水質監測中,“較差—極差”水質比例55%,并且與一年前比15.2%的監測點水質在變差。根據2011年發布的《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下稱《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在全國655個城市中,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約占城市總數的61%。而目前,污染已經從淺層地下水向深層地表水蔓延。在沒有新水源的情況下,失去了地下水,也就意味著生存危機。
城市生活污染源必須關注
山東濰坊地下排污事件不是個案,民間環保組織“未來綠色青年領袖協會”的理事長趙亮告訴記者,全國各地企業利用滲坑、滲井排污已近20年。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馬軍則表示,這些現象早年間在東南沿海地區特別突出,現在內地企業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早在2010年5月份《半月談》就刊發了《地下排污:致命威脅悄悄逼近》的報道。
據記者了解,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業三廢、城市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重金屬及放射性污染源四種。工業三廢是地下水污染的罪魁禍首,而垃圾滲濾液成為地下水污染的新源頭。在多種污染源作用下,我國淺層地下水污染嚴重且污染速度快。2011年發布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初步判斷我國地下水污染正在由點狀、條帶狀向面上擴散,由淺層向深層滲透,由城市向周邊蔓延。
馬軍透露,城市生活垃圾大量被填埋于城市周圍,隨著日曬雨淋及地表徑流的沖洗,垃圾滲濾液會慢慢滲入地下蓄水層。隨著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但處理能力不足,甚至市政管網滲漏,都會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隱蔽難以監測,發現時往往已造成嚴重的后果。根據2000年-2002年國土資源部的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全國195個城市監測結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污染趨勢加重;北方17個省會城市中16個污染趨勢加重,南方14個省會城市中3個污染趨勢加重。
水污染已危及公共安全
一份癌癥統計數據表明,李坑垃圾焚燒廠建成后的5年里,永興村平均癌癥年發病14.31例,而且都是以呼吸道癌癥鼻咽癌、肺癌等為主。廣東省腫瘤學會常務委員、廣州抗癌協會副理事長、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主任劉魁鳳認為,大范圍來講,廣州市的腫瘤發病率、死亡率是在逐年增高,但永興村2006年后的癌癥發病率比之前的高了不少。尤其是肺癌,跟空氣污染會有很大的關系。
在相當大一部分地區,污染已危及公共用水安全。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網站查到,遼寧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地下水大面積污染,附近一個村160人因水而亡;由于地下水的嚴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萬立方米的大型水源地面臨報廢。即使是北京,淺層地下水中也普遍檢測出了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這些“三致”有機物在我國東南沿海城市和地區同樣存在。
北京最大水源地密云水庫也正受到垃圾的威脅。環保組織調查后稱,垃圾滲濾液直接威脅到當地水源和密云水庫。
垃圾滲濾液是一種黑臭、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COD、NH3-N濃度高,是目前公認難處理的廢水。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所有的垃圾處理設施必須安裝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措施。初步估算,垃圾滲濾液處理市場已啟動需求為90億元,待啟動需求為50億元。
廣州好水或在帽峰山和花都
廣州的自來水質量又如何呢?2010年11月,廣州市中心城區出廠水質提前20個月全面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而2012年9月,廣州市水務局在其官網根據新標準首次發布30個自來水廠106項檢測指標數據,結果發現有7個水廠的自來水氨氮檢出量超標。
廣州究竟有沒有適合飲用的好水源?記者試圖在國土局、水利部門以及環保部門得到答案,但都遭到婉拒。
省政協委員溫良告訴記者,廣州市帽峰山周圍地段目前共有世界罕見礦泉水源地21個之多,地下水蘊藏量估計在億萬噸左右。這一地段即是廣州市戰備重要籌備的地下水資源,也是多家知名礦泉水企業生產基地。而興豐垃圾填埋場就位于廣州市帽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范圍內,雖然符合目前形勢情況的建設要求,估計暫時不會因填埋垃圾而污染地下水資源,但考慮到垃圾中的重金屬危害、地震、臺風等復雜因素,建議堅決不再在興豐垃圾填埋廠建設第二期工程征地和擴容工作,并科學合理地盡快選擇地勢低洼,海拔地勢低的沒有優良地下水資源的地方為垃圾焚燒場場址。溫良還指出,廣州還有一處很好的飲用水水源,在花都花東鎮。
城市植被無害化過濾有效 但成本過高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介紹,類似地下水污染問題,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美國也遇到。當時這些國家都提高了排放標準等。不過,污染得到緩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工業化完成后的產業轉移,很多污染源消失。而中國還處于工業化進程中,污染源難以消除。
目前,有效的解決方案借鑒山區清潔小流域的方式或許能奏效——將降水引入城市綠地,污染物通過植被的無害化過濾再進入地下水。不過,有報道稱,上世紀80年代,日本測算治理地下水污染需要800萬億美元,只好扼腕嘆息。
按照2011年環保部、國土部與水利部聯合公布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實現全面監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基本建成。目前,水利部已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列入水法規體系總體規劃。環保部也提出,飲用水安全保障涉及多個方面,建議抓緊研究起草保障飲用水安全的專門法律。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強調,我國環境中污染物種類繁多,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涉及的水污染物就達109項,但實際污染物種類可能達到數百種。他認為,應加快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先把水質較好的湖泊保護起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執法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威脅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的環境違法行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