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監督專區的推出,與其說是向網民敞開了規范化的舉報通道,不如說是給相應的執法執紀機關提出了更規范化的要求。
網絡舉報已成反腐利器,為了更好地匯聚網絡反腐能量,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等國內主要網站,19日同步開設網絡監督專區,鼓勵網民依法如實舉報違紀違法行為。
近年來,問題官員觸“網”落馬、微博反腐、網帖反腐等蔚為壯觀,印證了藏納民間的巨大反腐能量,進一步激活、吸納并聚合這些能量,無疑是反腐倡廉深入持久的重要路徑。但是,網絡舉報的零散性、自發性、隨意性,也讓執法部門難以及時準確掌握信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舉報線索的查實。如何將那些散布于各個角落的舉報,引導到規范化的渠道予以有序表達?首先需要提供一個正規、權威的監督平臺。從這個角度說,網絡監督專區的推出,正是保障公民舉報權利、加強輿論監督的重要舉措。
對網民而言,選擇更加權威的途徑舉報,不僅能增加線索得到查處的幾率,也會強化其對舉報信息的責任意識。這樣既能防止舉報石沉大海、權利訴求難抵執法部門,又能防范舉報失真甚至出現“誤傷”事件。或許人們會擔憂,這種統一規范的舉報平臺,畢竟不像微博、論壇那么自由隨意,會不會失去網絡舉報速度快、影響大、低成本、低風險的技術優勢?
消除上述疑慮,將各自為戰的網絡舉報聚合為權威高效、規范有序的反腐通途,需要執法機關和網民之間重構信任。從網民的立場出發,微博舉報的有效性并不高,權威規范的網絡舉報平臺更合乎他們的訴求。問題是,舉報者要從潛意識里擺脫對官方渠道的偏見與不信任,自覺剔除以反腐之名過度使用舉報權利的恣意,盡可能理性而負責地進行網絡舉報,如此網絡舉報專區才會取得實效。
當然,公眾的信任最終取決于執法部門的態度與行動。專區的推出,與其說是向網民敞開了規范化的舉報通道,不如說是給相應的執法執紀機關提出了更規范化的要求。平臺背后,必須是一整套接受、處理舉報信息的規范程序,以及核查、反饋舉報信息的執法責任。如果網民通過專區舉報后石沉大海,或是出現信息泄露、遭受打擊報復等情況,那網民舉報最終就會“落草為寇”,轉而尋求其他引人注目的途徑。
可見,執法部門若能以商鞅立木建信的實際行動,將每一個進入舉報專區通道的案件,納入規范化的處理程序,真誠回應舉報人的訴求,就不難與網民建立信任,并逐漸將散落在外的反腐能量匯聚到法內渠道,最終達致公民理性舉報、機關依法查處的反腐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