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盤點2012年年報A股最賺錢四大板塊———
“在中國股市中確實存在一些強者恒強的行業,它們擁有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收益水平。本報記者對銀行、保險、石油、白酒等多個行業的2012年年報盤點發現,中國最賺錢的企業依然出自這些板塊,例如僅五大行就占據了中國股市41%的利潤。不過,隨著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強者恒強”已經開始松動,面臨這樣或那樣的“下滑”,比如茅臺的“三公困擾”,而四大險企去年一年因為“炒股投資”就虧掉了472億元。”
股市高富帥也有煩惱
中國股市市值目前超過23萬億元,是最直觀的中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其指標作用日益受到重視。每年三四月份是A股上市公司年報的集中發布時間,每到此時,股市往往隨之起落。
銀行保險、石油石化以及白酒行業一直都以可觀的盈利能力被看作是中國股市中的“高富帥”。不過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改變,這些“績優股”在去年也都開始面對這樣或那樣的下滑危機——銀行業不再那么容易賺錢,保險行業投資出現大幅虧損,石油行業的利潤率開始下滑,白酒行業遭遇購買力明顯下降。
眾所周知,無論是銀行、保險還是石油行業目前都是相對帶有一些壟斷性的行業,天然的渠道優勢使得它們能夠躲避很多競爭而穩定地保持著自己的收益。正是因為有了公款消費,才使得出廠價600多元的茅臺能夠賣到2000元的高價,也正是因為這個消費群體,使得政府在限制三公消費后其售價能夠瞬間被腰斬。這些都說明中國的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盈利能力強,并非完全來自于自身的經營運作能力,而是各種各樣偶然或必然的機會造就了它獨特的競爭力。
業績有漲有跌本是經濟運行中的正常狀態,但這些上市公司面臨的業績下滑之所以引起外界的關注,其實正是因為之前他們的持續高速增長并非很正常的行為。從這個角度看,這些行業如今面臨前所未有的“壞”形勢,長遠看沒準倒是好事。
銀行板塊
關鍵詞:坐著賺錢
五大銀行日賺超21億 最好盈利時期已過
銀行歷來被投資者看作是股市中最容易賺錢的行業,尤其與實體經濟相比,銀行股常被看作是“坐著就能掙錢、等著上門送錢”的行業。從工商銀行(601398)、農業銀行(601288)、中國銀行(601988)、建設銀行(601939)和交通銀行(601328)五大行相繼公布的2012年財報看,去年五大行合計凈賺7745.73億元。按照2012年全年366天計算,五大銀行去年每天凈賺21.16億元,其中遙遙領先的工商銀行每天凈賺更是高達6.54億元,繼續保持著最賺錢銀行的地位。
不過從去年五大銀行的財務報表來看,受到實體經濟需求放緩以及金融市場化改革帶來的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銀行業的錢已經不像原來那樣好賺,各大行凈利潤增速已開始明顯放緩,與2010、2011年動輒30%至50%的增長已不可同日而語。
工商銀行的年報顯示,去年實現凈利潤2385.32億元,同比增長14.53%;農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450.94億元,同比增長19%;中國銀行實現凈利潤1394.32億元,同比增長12.19%;建設銀行實現凈利潤1931.79億元,同比增長14.13%;交通銀行實現凈利潤583.73億元,同比增長15.05%。其中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凈利潤增長下滑幅度都接近一半,建設銀行更是由上年25.52%的增幅下滑至去年的14.13%,創下六年來的新低。有行業人士評價說,銀行業最好的盈利時期已經過去,這一趨勢在短時間內都很難反轉。
從銀監會此前發布的國內銀行整體統計數據也能看出大致端倪:2012年銀行業實現凈利潤1.24萬億,同比增長19%,較2011年銀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37%已明顯放緩。
業內解讀
銀行凈利潤為何增速放慢?
一是我國經濟增長正從高速增長向平穩持續增長過渡,實體經濟增速的放緩導致對金融有效需求的下降,這是銀行利潤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二是金融市場化改革加快,市場和同業的競爭在加劇;三是監管政策、收費政策的調整,影響到銀行盈利的放緩。
保險板塊
關鍵詞:“不保險”
四大險企去年盈利391億元 投資共虧472億元
國內四家上市保險公司的2012年年報早已經悉數亮相,各家都有不菲的凈利潤入賬,算是都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數據顯示,四大保險公司去年合計實現凈利391億多元,戶均90多億元的水平在國內股市中也算是典型的“金領”板塊了。
各險企發布的年報都顯示,受國內股市疲軟的影響,去年的權益類投資(股票+基金)均出現了虧損,合計虧損超過472億元,絕對值超過了四大險企的凈利潤。正由于權益類投資收益出現不同程度虧損,而大額存款、債券等固定收益增長又無法彌補缺口,使得去年各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率都明顯低于凈投資收益率。因虧損的加大,總投資收益率與上一年相比也出現了下降。
中國平安(601318)的業績算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了,去年公司實現凈利潤200.5億元,同比增長2.95%,成為上市險企中最賺錢的。年報顯示,中國平安去年收購深發展后將其改名“平安銀行”并納入中國平安報表,這總共為公司增加了68億元的凈利潤。而中國人壽(601628)和中國太保(601601)去年的經營狀況就不那么“保險”了。中國人壽去年實現凈利潤110.61億元,中國太保凈利潤50.77億元,均同比大幅下滑了四成左右。
以中國人壽為例,去年其投資資產減值計提310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40%。中國人壽表示,主要原因是受資本市場持續低位運行影響、符合減值條件的權益類投資資產增加所致。
業內解讀
保險公司今年面臨給付大考?
到期給付的壓力今年將成為各保險公司必須面對的話題。歷史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壽險行業迎來了一輪增長高峰,當年保費同比增長48.5%,其中約80%為5年期躉交分紅產品。這些產品都將在今年陸續到期,保險行業將至少面對1500億元的新增滿期支付,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也將是對各保險公司給付能力的一次大考驗。
3.39%
盡管四大上市險企去年均實現了正收益,但保費收入增幅趨緩以及投資失手已使它們在資本市場的窘態凸顯。從幾家保險公司的年報可以看出,去年國內保險行業的保費收入結束了前20年平均20%的增長速度,增速首度降至個位數。而在保費整體增速放緩的同時,去年保險行業的整體投資收益率也大幅走低,僅為3.39%,尚不及五年定期存款利率。
四大險企投資虧損額
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資產減值計提分別為310.52億元、64.5億元、44.13億元、52.81億元,總計471.96億元。
白酒板塊
關鍵詞:走“背字兒”
“水變錢”神話依舊 “限制三公”可能讓行業急剎車
人們比喻大手大腳花錢常會說“花錢如流水”,而如果描述白酒類上市公司的賺錢能力則可謂“掙錢如流水”。盡管去年受到塑化劑風波、限制三公消費等因素的影響,但盈利大戶白酒板塊依然在上演著“水變錢”的神話,集體交出了相當亮麗的年報,穩居“賺錢榜”前列。即便是最走“背字兒”的酒鬼酒,去年業績依然不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91%,凈利潤更是暴增157.21%。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白酒股去年業績依舊亮麗,但板塊股價的整體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白酒股自去年7月中旬開始下跌,至今整個板塊跌幅已超40%,而同期大盤則上漲近2%,白酒板塊表現遠差于大盤。對此,有人認為是長期超跌后的短暫反彈,也有人認為這才是白酒板塊價值的真正回歸。
要說白酒板塊上演的是“水變錢”神話,關鍵在于其主營業務利潤率讓很多其他行業的上市公司望塵莫及。貴州茅臺雖然去年飽受詬病,但高達71.17%的凈利潤率依然登頂行業“掙錢冠軍”,緊隨其后的則是五糧液的50.37%凈利潤率。試想哪個行業能夠凈利高達五成、七成?
對此有行業人士指出,未來對三公消費的限制將成為影響白酒特別是高檔白酒股走勢的重要因素。盡管去年業績亮麗,但茅臺去年四季度凈利潤已環比下滑16%;五糧液去年四季度凈利潤也環比下滑約23%;山西汾酒去年第四季度凈利環比下滑高達81.61%;而酒鬼酒更是爆出了今年第一季凈利下降90%至93%的預警,這些都給該板塊帶來不小壓力。
記者在實地走訪中也看到,包括茅臺、五糧液這類高檔白酒的市場需求和市場價格已經出現明顯回落。目前市場上的茅臺酒售價基本在1000元左右,有的促銷甚至能跌到800元,較此前最高價格已幾乎腰斬。
業內解讀
整個行業已進入拐點?
我們經銷商對今年的銷售下滑已經有心理準備,特別是高端品牌,只是下降多少和快慢的問題。零售價格下滑、庫存增加、經銷商動搖是多數白酒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事實上,去年的塑化劑、限制三公消費等事件及政策已經給國內白酒行業在高速公路上來了個急剎車,整個行業已進入拐點,多家白酒上市公司也調低了2013年全年業績預期。
石油石化板塊
關鍵詞:債
“亞洲最賺錢上市公司”凈負債9881.48億
作為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頂梁柱,“兩桶油”依然是國內最掙錢的上市公司,其中中國石油一直被公認是亞洲最賺錢的上市公司。不過中國石油公布的年報顯示,其凈利潤同比下滑超過13%;中國石油的同門兄弟中國石化境遇也相差無幾,其635億元的凈利潤較上年下滑了11.4%。
營業收入的增長為何卻沒能帶動盈利的同步增加?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去年天然氣與管道板塊經營虧損21.1億元,其中銷售進口天然氣及LNG 虧損約419億元,而2011年該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55.3億元。而對于中國石化,化工市場低迷成為其凈利下滑的主要因素。年報顯示,由于去年化工市場低迷,化工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公司化工事業部經營收益僅為12億元,同比減少255億元。
更讓投資者擔心的是,在已經發布年報的公司中,除去銀行等金融類上市公司,中石油以9881.48億元的負債總額遙遙領先,其次是另一大油企中石化,總負債為7187億元。
這幾年,隨著海外收購和新建項目不斷增加,資本支出也相應增加,兩大油企的應付賬款和應付債券推高了其負債規模。而中石油2012年凈負債比率升至37%的歷史新高,負債規模四年增長了1.85倍。
業內解讀
“兩桶油”為何增產不增收?
受國內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調控、資源稅等稅費增加、勘探費上升以及化工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使得“兩桶油”盡管產量有所提升,但均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由于進口天然氣氣價進銷倒掛,且進口量增加,導致中國石油進口中亞天然氣及LNG 業務虧損增大。
?
相關鏈接
第三只百元股誕生背后 A股市場熱捧“輕資產”
股市午班車:大盤上躥下跳為哪般 午后反彈延續?
受投資者逢低買入等因素 亞太地區主要股市普漲
東京股市日經股指大漲2.32%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