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人們眼中,劉建明是個堅強的男人:他身患癲癇病,兒子18歲時在湖北觸電身亡,不滿10歲的女兒也患有癲癇病,妻子身體不好,他還要贍養77歲的母親,劉建明艱難地撐起這個家,直到5月6日晚上,一場暴雨帶來的山體滑坡將他這個家摧毀、變成廢墟。
劉建明一家人的房子建在益陽市龍光橋鎮趙家塘村地馬山組的村道邊,背靠一座山。6日晚上,事故發生后上百村民配合救援人員,3個多小時后從廢墟中挖出4人,其中劉建明和女兒不幸遇難,母親和妻子身受重傷。
現場:一家四口被埋,兩死兩傷
5月6日晚上,龍光橋鎮大雨滂沱。
當晚8點40分左右,趙家塘村地馬山組的歐陽正明發現家門口的村道已被水淹沒,附近的農田也變成了“河流”。他沿著村道往北一直走,“走了一截路,聽到有村民大聲喊‘房子倒了’。”歐陽正明說。
倒塌的房子是劉建明家的,村民們打著手電筒趕來時,看到的不是一棟兩層的房屋,而是一堆碎瓦礫,山上的泥土和著雨水還在往下沖。
“快點挖人啊!”驚愕的人們亂作一團,有人爬進廢墟茫無目的地找,有人打電話給村支書、110和120。還有人干脆直接撥打市長熱線。
最先被找到的是劉建明的女兒劉金,“已經沒反應了,滿身都是血。”歐陽正明說。雨聲太大,村民們不得不貼著碎磚聽廢墟里的動靜,離劉金被發現的地方不遠處,劉建明的母親曾銀秀在大聲呼救,“我們聽到她喊疼,喊救命。”沒有專業工具,村民們只能用手搬磚,把曾銀秀救了出來。村里好幾處山體滑坡阻斷村道,急救車一時無法進村。
晚上10點多,消防、公安和鎮政府工作人員趕來。村道太窄,大型機械不能使用,救援人員只能靠撬桿和雙手進行搜救。直到7日凌晨1點多,劉建明和妻子夏鳳英終于被找到。遺憾的是,劉建明和女兒劉金搶救無效死亡。
講述:他很堅強,但家還是垮了
劉建明今年44歲,大嫂曹蘭芳說他是個很堅強的人。“他身體很不好,患有癲癇病,經常抽筋、吐白沫。”曹蘭芳說,“別人都出去打工賺錢,他只能在村里做雜工,今天給東家做事,明天給西家幫忙。每個月收入不穩定。”
曹蘭芳說,劉建明和妻子夏鳳英結婚后,夏鳳英也被查出患有疾病,醫生說可能不能生育,但他們還是生了一對兒女,只是兒子也遺傳了父親的癲癇病。命運似乎喜歡作弄人,2010年,18歲的兒子在湖北荊州打工時,不小心觸電身亡,這是劉建明夫妻倆人生最沉重的打擊。
今年6月,同樣患有癲癇病的女兒劉金就滿10歲了。“一家人把女兒當寶貝,攢下的錢都給她治病。8歲那年,學校終于同意接收她上一年級。”曹蘭芳說,“小女孩好乖巧,知道爸爸媽媽辛苦,一寫完作業就幫爸爸媽媽做事。”
劉建明有4兄弟,他是老小。77歲的母親曾銀秀由4兄弟一起贍養,但長期住在劉建明家。劉建明一個人扛著這個家,“但現在什么都沒了。”曹蘭芳說。
排查隱患,安排異地建房
劉建明家房屋倒塌后,益陽市委書記魏旋君和市長胡忠雄趕到現場指揮救援。龍光橋鎮鎮長王瑜說,目前政府部門正在積極進行善后工作。“醫院還在對兩名傷者進行救治。我們請了專家進行會診,盡全力搶救。另外,去世的兩位村民,政府會妥善安排后事。”王瑜說,“除了按照政策進行救濟外,我們還發動機關干部進行募捐,已經籌集了12000多元錢。”
倒塌的房屋不可能再居住,王瑜說鎮政府會為幸存的兩人安排過渡性住房,后期將聯合國土和規劃部門,選擇一個安全的地方,幫助她們重建房屋。
同時,龍光橋鎮將逐村逐戶進行隱患排查,“以前就排查過,這起山體滑坡之后,我們會再進行一次更細致的排查,如果有村民房屋所處位置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將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異地建房,如果沒有條件,就安排他們轉移到其他住所。”
據龍光橋鎮政府初步統計,該鎮4個村為集中降雨區,目前已造成10處房屋不同程度受損、發生20多處山體滑坡,有600多畝農田被淹。記者張祥
房屋依山而建,擋土墻要符合標準
劉建明家房屋建在山腳,背后山體是凹形,存在地質災害隱患,“此前鎮政府和村委會都提醒過他,下雨時最好暫時搬出去住。他自己也在屋后修了一面擋土墻,但這場雨下得太急,擋土墻根本沒用。”王瑜說。在龍光橋鎮采訪時,記者發現該鎮不少村民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要么背靠山體建在山腳下,要么建在山腰挖出的平地上。
地質專家、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教授張可能說:“現在很多農村居民喜歡把房子建在山腳,往往挖掉山腳的斜坡,這就造成山體不穩。我以前去過益陽農村,當地很多山體都是紅砂土,山腳斜坡被挖掉后,山體經過大雨沖刷,會慢慢發生變形。存在地質災害隱患,非常危險。”
張可能提醒,盡量不要將房子依山而建。“有些農民會自己建造擋土墻,建多高、多厚,憑借的也只是當地老師傅的經驗,實際上擋土墻有比較嚴格的國家標準。如果一定要建,也必須請專業的地質勘探人員,根據山體結構、地形地貌、房屋結構進行測算,保證擋土墻符合標準才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