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臺州5月24日電(見習記者吳佳蔚)近日,浙江臺州溫嶺一名月嫂因給多名產婦提供摻有罌粟殼等“調料”的飲食被舉報,引發了社會對月嫂這一行業規范的質疑。24日,浙江杭州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曾瑞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該月嫂的行為已構成侵害他人人身健康權,受害人可通過法律途徑對其索賠。
“這段時間,因為孩子患上呼吸道疾病,我們跑了大大小小好幾家醫院。”在24日的采訪中,受害人陳女士發出一聲嘆息。
她告訴記者,自己不久前剛剛生產,并在4月份時通過親友介紹,聘請了當地一名“金牌”月嫂吳某來照顧她和寶寶。期間,陳女士多次在吳某烹制的“月子餐”中發現不明植物的梗葉。
出于好奇,陳女士曾問過吳某這些奇怪的“調料”是什么,但得到的回答都是“沒什么”。而聯想到自己家中近期常使用艾葉泡澡,顧誤以為是艾葉的碎末不慎掉入食物內,未引起太多注意。
直到幾天前朋友打電話告知其所謂的碎末實則是罌粟殼,并報了警,陳女士才恍然大悟。
隨后,記者自溫嶺公安局方面獲悉,吳某是溫嶺箬橫人,從事月嫂工作有10余年時間,目前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1條第3項的規定,非法運輸、買賣、儲存、使用少量罌粟殼,已被警方處以5日行政拘留。
據吳某交代,她把罌粟殼放在食物里,除了能讓味道更鮮美,更重要的是,嬰兒吃了含有罌粟成分的母乳“會乖”,不容易哭鬧,從而減輕她的工作量。
不過,有知情人表示,吳某并未坦白所持罌粟的來源,只聲稱“是從路邊摘來的”。
“孩子出生12天時就出現喉嚨有痰、腸胃不適等癥狀,且久咳不愈。”陳女士說,在求醫過程中,不少醫生對寶寶的癥狀表示疑惑,稱母乳喂養初期是幼兒抵抗力最強的階段,出現疾病的狀態極少。
眼下,陳女士的孩子已近2個月大,正在服用一定劑量的消炎藥進行治療,“咳嗽稍微好了一些。”
對此,曾瑞勝表示,根據《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吳某的行為已侵犯了他人的人身健康權,陳女士等人可通過醫學鑒定,確認因服用吳某所提供的食物致嬰兒身體出現不良反應,由此提出民事訴訟,要求對方道歉和賠償相應損失。
實際上,陳女士并非唯一的受害者。事件發生后,包括陳女士及其朋友趙女士在內的多名產婦陸續反映在坐月子期間出現過類似情況,而她們均接受過吳某服務。
不少新生兒家庭認為,當前月嫂行業普遍存在無資質、無規范、亂收費等亂象,親友的推薦成了衡量月嫂業務能力的不二標準,而符合本地人、年紀在四五十歲左右、口碑好這幾項要求的月嫂更是炙手可熱。
據陳女士透露,以溫嶺地區為例,月嫂的月薪在6000至8000元之間,除去工資,給月嫂送禮亦成為業界的潛規則。
目前,陳女士等人正在積極尋求法律援助實施維權。(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