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請用文明方式矯正不文明行為
    請用文明方式矯正不文明行為
    來源: 重慶時報 作者:時言平 時間:2013-05-28 08:35

      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上的漢字“丁錦昊到此一游”,近日被網友曝光后,讓國人有些無地自容。并進而掀起“人肉丁錦昊”的運動,有人發微博稱當事人是南京的一名學生,并公布相關個人信息。25日,孩子父母通過媒體主動認錯道歉,求大家原諒孩子。(5月26日《現代快報》)

      “到此一游”,也算得上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綻放的,且永不凋謝的奇葩了。它不但生動地刻畫在綿延的長城上,更是隨著國人開放的腳步,輸出到了國外。劣跡經過國際化的放大,瞬時激起國人沉睡的恥感。

      人肉的機器高效運行,道德的大棒高高舉起。面對不文明的行為,國人總喜歡以文明捍衛者的姿態站在道德高地上,熙熙攘攘,活似趕場。如果說,在文明實物上的“到此一游”是丑陋的,那么這種喧囂,又何嘗不是一種“到此一游”的精神標榜。

      丁錦昊的劣跡,不僅僅是個體的道德缺陷,更是特定文化情境下的通病,且病入膏肓。人肉丁錦昊,能有多大的意義?殊不知,在病態的文化環境下,每個人都可能是丁錦昊,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丁錦昊。理性的批判,應該是將矛頭指向自己。但面對社會道德瑕疵,群體表現出對他的戾氣往往要旺盛于對己的勇氣。

      置身事外的批判和人肉,實際上,是試圖以一種不文明方式矯正另一種不文明行為。某種意義上而言,人肉的行為與“到此一游”性質是相同的,都是以非文明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在某種文明環境和現象下的存在感。此情此景,我們都是文明的幻想家,而不是文明的踐行者。

      這倒不是為丁錦昊的行為辯護,而是認為:與其將丁錦昊當成批判的靶子,倒不如將其看成我們的一面鏡子,道德和文明的一條鞭子。道德救贖之所以舉步維艱,難就難在我們的文化基因里,總是對別人苛刻嚴厲,對自己無限寬容。同一道德現象的批判者和批判對象,有時甚至可以是同一個人;人肉者有時或正是潛伏的被人肉者。

      動輒掄起道德的大棒或者開動“人肉”的機器,這種矯正不文明的非文明方式,應該從公共輿論場驅除。請用文明來說服我、請用文明來更正我,這才是合理的方式和路徑。“以暴治暴”的文明糾偏,制造的只能是道德的混戰。

      面對輿論圍剿,孩子父母出來道歉了。但事實卻是,他們應該為此付出代價,但并不意味著他們要承受這記沉重的道德大棒。審視我們的文化基因:對文化缺少敬畏,對秩序缺乏尊重,骨子里充滿自私的集體無意識……這些,是造就無數“到此一游”的根源,這個病根不除,難免舊疾復發。

      請用文明的方式矯正不文明行為,請在“到此一游”里找到道德變異的共同基因。光逼著一個人服藥,治不好整個社會的病。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