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好一罐奶粉到辦好一所學校再到運行好一個社會,我們需要為孩子們做好的還有很多,為他們送上貼心的禮物,決不僅僅是在兒童節這一天。
兒童節前夕,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專門研究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問題,提出一些硬措施。這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首次提出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對孩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份彰顯關愛的“政策禮包”。
盡管時隔5年,但三鹿奶粉事件的余痛未消。盡管乳品質量在不斷改善中,但問題也不時出現,前不久還曝光了“美素麗兒”奶粉造假事件。在籠罩乳制品行業的陰云中,不僅有國產品牌,一些受到追捧的“洋奶粉”也出了問題。經歷了多次風波,人們才漸漸明白,小小一罐奶粉中,蘊含的問題著實不少:產業落后、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監管不力……
從老百姓的感受看,監管問題最受關注,也頗受爭議。如何管得更嚴、管得更有效,則是人們普遍的期待。像管藥品一樣管嬰幼兒奶粉,采用電子監管碼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不僅在中國,即便在世界范圍內,這種監管規格也是相當嚴格的。
等級的升格固然令人欣慰,但由此而來的問題是,監管力量能否同步升級,監管效果能否同步提升?從以往的一些教訓看,高監管規格并不能確保安全,甚至可能陷入空轉,出現“高標準”下的質量問題。
硬招的生命力在于落實。以藥品規格監管奶粉,需要方方面面的嚴格執行,來一個全方位的“升級版”。有關部門需要制定更高水平的標準體系,更細致認真地履行監管職責;企業需要肩負更重的社會責任,生產質量更高更安全的奶粉;責任追究要更嚴,要讓那些違法犯罪者傾家蕩產甚至人頭落地;信息發布也需更加開放透明,讓奶業在“透明車間”“陽光流通”中接受消費者的審視。這些環節,誰都不能掉鏈子。讓孩子們喝上“放心奶”,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日前習近平在北京市少年宮的一番講話,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遠離問題奶、喝上放心奶,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底線要求。他們還需要安全的食物、和諧的家庭、立德樹人的教育、充滿愛與希望的社會環境。從管好一罐奶粉到辦好一所學校再到運行好一個社會,我們需要為孩子們做好的還有很多,為他們送上貼心的禮物,決不僅僅是在兒童節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