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政壇大事記
2011年:
1月25日首都開羅和多個省份爆發反政府示威,部分地區發生警方與示威者沖突;
2月11日時任總統穆巴拉克辭職,權力移交軍方;
11月28日埃及舉行議會選舉,宗教政黨獲三分之二席位,其中穆斯林兄弟會占據半數;
2012年:
6月2日埃及法庭判處穆巴拉克和前內政部長阿德利終身監禁,理由是他們沒有采取行動阻止導致示威者喪生的致命暴力;
6月30日穆爾西在總統選舉中贏得51.7%的選票,成為埃及歷史上首名非軍方身份總統;
11月22日穆爾西頒布新憲法聲明,規定總統有權任命總檢察長,強調在新憲法頒布及新議會選出前,發布的所有總統令、憲法聲明、法令和政令均為最終決定,任何方面無權更改。這一聲明引發多座城市的示威和暴力沖突;
2013年:
1月24日示威者與警察在2011年大規模示威兩周年前夕發生暴力沖突,一周內近60人死亡;
6月2日最高憲法法院裁定,協商會議(議會上院)選舉時依據的法律違憲,將在新人民議會選舉結束后解散;
6月30日穆爾西執政周年,埃及爆發百萬人示威,要求穆爾西下臺;
7月1日反對派限穆爾西一天內下臺,否則將面臨全民不合作運動。軍方限沖突雙方48小時內解決危機;
7月3日國防部長塞西宣布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由最高憲法法院院長暫行總統職權。
據新華社
新聞分析
埃及軍方的政壇影響力
埃及國防部長塞西3日晚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由最高憲法法院院長暫行總統職權。軍方干預政治再次顯示埃及軍方在政治生活中的影響力。
自1952年埃及革命成功以來,軍方一直是埃及權力的主角,包括納賽爾、薩達特和穆巴拉克在內的歷任總統都有濃厚的軍方背景,軍方在埃及已形成特殊階層,軍方參與的經濟活動已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5%,在埃及政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1年2月,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被迫辭職后,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管了國家權力,解散議會并中止憲法。埃及由此進入軍方掌管的過渡期。
在軍方執掌的過渡期內,埃及先后完成憲法修正案公投、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并根據過渡計劃于2012年6月30日向民選總統穆爾西移交權力,完成權力交接。
盡管穆爾西上臺打破了埃及自1952年以來均由軍方人士擔任總統的傳統,但長期以來軍方滲透在司法、行政等各個領域的影響力依然根深蒂固。
為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穆爾西上臺伊始便頻頻出手。首先,他頒布總統令,宣布重啟被軍方解散的人民議會。隨后,他利用西奈半島士兵遇襲事件對軍方高層進行人事調整,改組軍方。與此同時,他還下令取消軍方曾頒布的嚴格限制總統職權的補充憲法聲明。此后,他又頒布擴權憲法聲明,發布總統令,任免總檢察長。在與軍方明爭暗斗過程中,雖互有進退,但穆爾西始終無法撼動軍方的潛在影響力。
今年6月30日,埃及再次爆發大規模游行示威。當天,數百萬埃及民眾在首都開羅及亞歷山大、塞得港等主要城市舉行支持或反對穆爾西的大規模游行示威。雙方甚至發生暴力沖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面對沖突不斷升級,軍方下達了48小時最后通牒,要求雙方解決危機,否則軍方將進行干預。由于穆爾西決不妥協,穆爾西與軍方的矛盾再度激化。最終,軍方出手干預,穆爾西的執政生涯被迫中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