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銀行利潤占比畸高,打破金融壟斷更待何時
    銀行利潤占比畸高,打破金融壟斷更待何時
    來源: 南方都市報 作者: 時間:2013-07-11 14:59

      近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布,引起大量關注的并非石油業巨頭等往日主角,而是在“錢荒”中上鏡率飆升的銀行業。最引爭議的是,上榜的中國內商業銀行為9家,僅占89家中國內地上榜企業數量的約十分之一,利潤卻占了中國內地所有上榜企業利潤總額的55.2%,而美國8家上榜銀行利潤僅為其所有上榜企業利潤的11.9%,中國銀行業的利潤占比明顯畸高。

      2009年-2011年間,中國銀行業凈利潤增長95%。繼2011年中國銀行業利潤首破萬億大關后,2012年中國銀行業繼續一路高歌:商業銀行去年全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24萬億元,以一年365天計算,銀行日賺34億元,2012年成為銀行業史上最賺錢一年。而同樣在2012年,中國的GDP增長為7.8%,創下13年來的最低水平;同年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僅增長5.3%,較上一年同期下跌超過20個百分點。雖然銀行業的盈利水平應以核心資本收益率而非利潤總額來衡量,但無可否認的是,在經濟持續下滑、實業長期不振的環境中,銀行卻越賺越多,即使不依賴專業知識僅憑常識判斷,也知道這樣的情況并不“正?!薄?/span>

      中國的銀行賺錢不需要什么秘訣,得天獨厚的牌照管制與固定利差足以讓他們躺著也賺錢。由于銀行牌照并未放開,五大行外的銀行實質上亦是半官辦,銀行業實際上仍處于寡頭壟斷狀態。更重要的是,上世紀90年代為挽救瀕臨破產的國有銀行,我國通過利率管制實現了存貸款利率間的固定差額,以保證銀行取得穩定利潤。這一來銀行的盈利水平得到了近乎于鐵打的保障,利差成為銀行主要收入來源,一般占比高達70%-80%,2012年五大國有銀行中占比最高的交行更達到81%。

      但銀行有了行政法規的護身符卻并不是公共服務機構,商業銀行的性質令其逐利天性得以展現。相對于對GDP貢獻超過70%卻風險較高的中小企,將資金貸給有政府信用保證的地方融資平臺或大企業,顯然是更好的選擇。近年來通脹居高不下,負利率令定期存款吸引力大減,公眾需要投資渠道,銀行也需要一條為項目吸收資金的有效途徑,理財產品這一主要的表外業務就此發展起來。慣常的做法是,信托公司為某一個項目募集信托,銀行將這個信托產品做成理財產品向公眾發放,募集的資金投到這個項目。銀行理財產品的總規模從2006年的約4000億元變成2012年的7.6萬億元,6年翻了近18倍。銀行將大筆的錢投向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所建的大項目或是房地產,地方債是個大窟窿,項目又是長期的一時半會錢收不回來,理財產品規模太大短期資金容易告急,“錢荒”的爆發幾乎是必然的,時間問題而已。

      現時,銀行的資金錯配問題已引起重視,但不是一句呼吁銀行就會放下逐利天性讓資金流向實業。目前,從銀行獲得正式貸款的中小企業不足20%,且基本沒有長期貸款或固定資產投資貸款。貸款需求遠遠超過貸款供給,龐大的民營經濟需要相應的金融機構與之匹配,打破金融壟斷才是解決實業資金困難的根本所在。

      “錢荒”之下,銀行利潤占比畸高尤其引人注目。實業重振與經濟復蘇不允許銀行繼續躺著掙錢,打破金融壟斷、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建立一個有效率的金融市場,已是迫在眉睫。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