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張醫生單膝跪下搶救患者的照片在網上流傳,很多人都在奇怪,什么手術需要醫生跪著做?更有人提出疑問,醫生雖然很敬業,但在本職工作范圍內,不需要專門表揚,也談不上感動。昨天,現代快報聯系到圖片中的當事醫生,醫生說,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病情,特別是為患者取異物的時候,跪著要比站著方便。
微博
醫生單膝跪地為患者做手術
昨天,“@老羊湯1205607830”發微博稱:“林子萍主任是我們醫院眾多敬業的主任之一。為了這個農民兄弟,林主任跪在地上為他取異物,爭分奪秒呀。”并附了4張搶救時的照片。
微博轉發后,不少網友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手術,需要醫生跪著做呢?現代快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發微博的“@老羊湯1205607830”是江蘇省人民醫院麻醉科的麻醉師唐曉陽。而圖中這位正在為民工做手術的醫生叫林子萍,是江蘇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的醫生。
林子萍告訴記者:“這是上個月的事情了,記得是星期五下午,臨近下班的時候,急診科來了個重病號,是從蘇北轉院過來的。情況確實比較危急,雞骨頭卡在患者主動脈弓的位置,距離口腔有23厘米。當地已經沒有辦法了,隨時可能大出血死亡。”
林子萍接到急診通知后,立即趕到手術室。“由于是臨時的緊急手術,患者躺在那里,離地大約70厘米,不高也不低。醫生要取異物時,不好操作,站起來,看不清里面的異物,坐著更看不到。”林子萍當時一跪,發現這個角度剛剛好,隨后用硬食管鏡將異物順利取了出來。
“當時病人也很感謝,因為當地醫院說要準備50萬元才能解決。現在異物取出來,消膿化腫,最多大約一萬塊。”林子萍說,這只是件小事情,情況緊急,醫生都會撲上去的,南京每天都會有這樣的事情,比這個苦、累、臟的事情很多。
據江蘇省人民醫院中心手術室護士長喬玫介紹,手術室的病床高度是可以調節,最低有70厘米。氣管鏡和食道鏡手術時,得有一個助手配合抱住患者的頭,手術醫生為了適應這個高度,只能坐個小板凳或蹲著或跪著。異物手術難度不一,有的時候一刻鐘、半小時就能結束,但是如果異物難取的話,手術時間可能需要一小時甚至更長,醫生就需要一直保持這樣的姿勢。
聲音
該不該給醫生一點掌聲
對于這條微博,網友認為,這是位敬業的醫生,也是醫生的正常職業道德要求,并不是多大的事。還有網友認為,做好了本職工作,同樣應該獲得掌聲和表揚。
觀點一:應該的,無需表揚
@大肚腩壯漢:這是醫生的本職工作和基本職業道德要求,沒什么好炫耀的,也不應該作為宣傳的手段。但是還是很感謝負責任的醫生,是你們讓人民看到一絲希望!多些責任,少些利益,會獲得很多尊重。
@泥石流再續:這是醫生的職業和素養。這樣就感動了?!借朱軍一句話:現在“淚點”也太低了吧?只能說明我們這個社會太過現實,缺乏讓人感動的人與事。
觀點二:給予鼓勵弘揚正氣
@2胖的甜椒:在太多人沒有了職業操守、道德底線的時候,能恪盡職守就值得尊敬。看客與其求全責備潑冷水,不如積極鼓勵,弘揚正氣。
@陳廣明2774120745:讓更多的人了解醫生,了解救死扶傷。
延伸
真實的醫患關系是啥樣
醫生看似平常的舉動,卻引來網友們的關注,有的人還為之感動,那么現在的醫患關系究竟是個什么樣?“現在醫院看病就像是在流水作業,等待一兩個小時,醫生5分鐘解決問題。如果要做手術,必須簽下一大堆的字。醫患關系趨于緊張,偶爾的一抹亮色,往往又迅速被鋪天蓋地的醫療負面新聞所掩蓋。”南京一名臨床急診醫生對目前的醫患關系很不滿。
“醫患關系最好的時候是非典之時,也就是十年前。”他說:“雖然汶川大地震的時期,好過一陣子,但總體上是趨于緊張。演變到現在,更是層出不窮的打醫、罵醫甚至殺醫事件。”
“這樣的醫患關系是讓人無奈的。”他表示,患者認為來醫院是“挨宰的”,要與醫院斗智斗勇,而醫院、醫生則小心揣摩患者的心理,甚至有醫院要求“不該說的話,不要說,防止有錄音機。”有的醫院除了安裝警鈴、攝像頭、監控器、門禁系統等“硬件”外,還加大了安檢力度。
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急診科醫生表示,近些年醫療技術的快速提高并沒能給患者帶來滿足感,而且同樣沒能給醫護人員帶來職業滿足感,倦怠感反而在加強。南京腦科醫院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八成的醫生都有職業倦怠,疲于奔命。據悉,本月初的一周,全國就連續有三個醫生猝死,包括南京一名醫生,每天要看100多號病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