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17日消息(記者 光明) 日前央視一則“檳榔為一級致癌物”,60%左右的口腔癌患者都和吃檳榔有關的新聞播出后,作為最大的檳榔生產省海南和檳榔消費大省湖南,被推到風口浪尖。7月15日,省農業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和探討海南檳榔業的發展。與會專家認為,口腔癌和長期嚼檳榔有相關性,但目前并無科學依據證明檳榔直接能致癌。省農業廳廳長江華安表示,我省將重點研究檳榔的藥用價值,逐步實現產業科學轉型。
檳榔直接致癌說長期存爭議
早在2003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就把檳榔列入“黑名單”,和煙酒、砒霜等同列為一級致癌物。據報道,檳榔里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后,形成的亞硝基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另外,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
據央視報道,印度是世界檳榔消耗最大國,口腔癌發病率居世界第一。在印度,商業化生產的檳榔果已被要求貼上明顯有害警告標簽。但在我國,檳榔生產銷售無國家標準,只有湖南地方標準。
中南大學癌前病變研究所所長、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醫師翦新春教授認為,嚼食檳榔果雖然可醒腦提神,緩解疲勞,但它也是口腔疾病高發的原因之一。長期嚼食檳榔是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疾病的主要原因,嚴重者可致口腔癌變。
海南醫學院腫瘤研究所口腔癌專家、教授鄭根建也認為,咀嚼檳榔對口腔黏膜產生各種不良刺激,容易引起口腔黏膜纖維化、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黏膜白斑等口腔黏膜的病變,從而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癌癥。但是否咀嚼檳榔就一定會產生口腔癌,鄭根建表示,目前還沒有科學研究依據。但從他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有50%-60%的口腔癌患者有長期咀嚼檳榔的經歷。但多少量能引發口腔癌也與個體差異有關,有的人一輩子吸煙,也不見得會患肺癌。
此次與會多位專家也認為,長時間嚼檳榔,肯定會傷害口腔健康。目前相關調查只是認為經常咀嚼檳榔,易得口腔癌。檳榔本身致癌這一說法欠科學,沒必要談檳榔色變。
我省將重點研究檳榔藥用價值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少年郎采檳榔,小妹妹提籃抬頭望。”這首優美的南方情歌,曾成為海南很多檳榔加工企業的招牌宣傳,但現在它讓這些企業五味雜陳。
萬寧是海南檳榔生產大市,被稱為“中國檳榔之鄉”,同時也是國家檳榔示范基地。萬寧檳榔產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萬寧種植檳榔近57萬畝,30萬畝掛果,產量達20萬噸,去年實現產值18億元。目前,該市檳榔的開發利用還是淺層次的,多以加工成品為主。當地群眾有熏烤檳榔干果的傳統,即把檳榔鮮果熏烤為檳榔干果,每4斤鮮果可熏烤1斤干果。
專家指出,檳榔是中國名貴南藥。在醫學上,其榔玉(核)、果皮、花苞等都可入藥。榔玉性味苦澀微辛,主要含有檳榔堿、檳榔素、兒茶素、膽堿等成分,具有顯著的止渴消滯、除痰息喘、消炎去腫、行氣利水的功效,還有治痢、固齒的功能;檳榔花粉是治療胃病的良藥;檳榔皮能治瘡,所以檳榔又有“洗瘴丹”的別稱。
專家提出,要區別對待咀嚼檳榔和藥用檳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李連達認為,傳統檳榔入藥與咀嚼檳榔有本質的不同,藥用檳榔經過中藥嚴格規范的炮制、加工、提取、除雜等處理,已達到減毒、去毒效果。藥用檳榔劑量小,療程短,病愈即止,遠達不到致癌劑量,公眾及臨床醫生不必恐慌。
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設計研究所專家吉建邦認為,檳榔作為南藥,有著資源特色性。海南如果改變檳榔的利用模式,提取檳榔的有益物質,對產品進一步開發前景廣闊。
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已有課題研究證明,檳榔堿的抗血栓作用非常強,做成新藥比食用更好。
江華安認為,檳榔作為南藥,發展到現在已有很好的基礎,如果趨利避害,把檳榔的藥用價值提升,相信能夠把檳榔產業發展得更好。我省下一步要加大檳榔藥用方面的研究和開發,這樣可以更好地引導產業的發展。
專家建議制定檳榔生產標準
據了解,我國檳榔的生產銷目前沒有國家標準,只有湖南省的地方標準。而且湖南的地方標準只是針對檳榔加工過程以及添加劑的一些標準進行規范,對于檳榔本身致癌的問題并未提及。
致公黨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胡旭晟曾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交提案,呼吁我國應該出臺檳榔行業國家標準,保障消費者食用檳榔安全。他認為,應加強對食用檳榔有害健康的宣傳。一方面,政府通過媒體和各種活動加大相關知識的普及力度,進行長期的宣傳,讓消費者了解檳榔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檳榔生產廠家的監督,責令他們仿效香煙廠家的做法,在檳榔包裝袋上標注“過度食用檳榔有害口腔健康”的字樣。使消費者對檳榔的危害有理性的認識,有利于保護老百姓的健康。
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設計研究所專家吉建邦介紹,檳榔的安全問題由來已久,目前的加工方式也存在衛生問題。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也建議,引進國內外先進清潔能源加工技術,如太陽能等新能源加工技術,增加檳榔加工的科技含量,把提高加工水平和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經濟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共同發展,把技術和實惠帶給農民。
據了解,目前海南的檳榔種植面積為118萬畝,收獲檳榔果面積72萬畝,年產鮮果60多萬噸,干果產量達15萬噸以上,總產值達30億元以上。檳榔已發展成為海南省第二大熱帶經濟作物,僅次于天然橡膠,為全省40多萬戶農民提供收入,成為海南主要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央視“檳榔為一級致癌物”有關的新聞播出第二天,海南檳榔收購價從每斤4.2元,一下子降到3元多一點。很多合作社的檳榔才剛上市,種植戶叫苦連天。
據了解,早在1994年3月,廈門市政府頒發《關于在本市轄區內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的通告》,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廈門市轄區內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違反者最高可罰10000元。1996年,這一通告又升格為《廈門市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規定》,監管部門的職權也進一步明晰。
采訪中,很多業內人士擔心,會不會出現更多城市開始禁止銷售和食用檳榔。在“南藥檳榔”還沒有真正走到前臺前,他們種的檳榔怎么辦?
萬寧檳榔產業局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從種植、加工等方面進一步規范檳榔產業,提升檳榔產業的升級換代;提高檳榔綠色加工的科技含量,實現檳榔加工由過去單一的加工干果向加工飲料、糖、酒等系列產品方面發展,進一步規避投資風險。
對此,中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譚紅專則認為,檳榔作為食品不太妥,因為食品是要求完全無害的。按照食品來生產可能會變成一種誤導,不能把它當作一種無害的食品推薦給老百姓。他認為,應該把它放到煙草這一類。
看來,檳榔產業的走勢,確實到了必須面對和科學面對的時候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