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中山公園螢火蟲
綜合《當代生活報》、《齊魯晚報》、《渤海早報》報道近日,青島中山公園為了讓人們也能在城市里看到螢火飛舞的情景,從廣西引進了一萬只螢火蟲。然而這些美麗的小蟲僅在青島待了3天就有一半死去。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度月影才斂,繞竹光復流”……古時文人吟詩作對常以螢火蟲為題材,現在人們則將其視為浪漫、愛情的象征。但是近年來,螢火蟲的棲息環境受到嚴重威脅,“螢光閃閃”的曼妙夜景也逐漸成為一種回憶。
【事件】
螢火蟲三天折半 公園稱繼續引進
12日晚,青島從廣西引進的1萬只螢火蟲首次在中山公園內亮相,當晚2萬市民為看螢火蟲涌進公園。而螢火蟲展出的第三天,不少細心的游客就發現,14日晚上看見的螢火蟲沒有第一天亮了,他們猜測發光的螢火蟲是不是少了?
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山公園有關負責人李博。“我們也發現發光的螢火蟲越來越少,14日,我們派人到公園湖心島的棚子里查看,發現大約有一半的螢火蟲死了。”李博稱,他們在引進之前就了解過螢火蟲的死亡現象,螢火蟲成蟲只能存活7到15天,螢火蟲從廣西到青島的路上就走了兩天,到14日時部分螢火蟲實際已經到了壽限。再就是大量游客觀賞螢火蟲時使用了閃光燈,這也加速了螢火蟲的死亡。此外還有個原因,雖然螢火蟲來青島生活應該沒問題,但青島這幾天一直沒有出過太陽,這和廣西的氣候還是有差別的。
“雖然螢火蟲的數量少了,但展出效果不會受到影響,只是沒有之前那么‘炫’了。”李博表示,他們已經給廣西的螢火蟲養殖基地報了增加螢火蟲的計劃,一直到8月25日,每周都會從廣西補充5000只螢火蟲。
有專家則對此表現出擔憂。在青島市動植物專家于濤看來,螢火蟲是非常脆弱的昆蟲,環境稍不合適它們就很難生存。他認為,螢火蟲從城區消失,是因為城區內適合螢火蟲生存的大環境不復存在,買螢火蟲的錢不如用來改善環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