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急著為孩子“加作業”
即便學校給學生減負,有些家長卻想方設法地給“補上”。
昨天,被爺爺帶到新華書店買暑假作業的圓圓一直噘著嘴。“老師都不留作業,你們干嗎非得給我買。”剛上二年級的圓圓小聲嘟囔。昨日,記者在花園路上的新華書店粗略估算一下,上午10點至11點這一個小時內,就有不下30位家長來給孩子挑選暑假學習資料。
一位圖書銷售員說,今年暑假以來,父母給孩子買輔導資料的情況明顯增多了,大多是小學二年級至五年級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家長一下子買了20多本書。
“應試教育環境下,分數決定一切,暑假孩子不能光玩,家長不能放松對孩子要求。”孩子在聚源路小學上四年級的邢女士說,暑假學校基本上沒留暑假作業,就英語有單詞繪本,所以特地來買暑假輔導資料,主要是英語、數學方面的。
60歲的王女士在昨天給外孫女買了七本書,其中六本文學讀物,一本字帖。“學校教學單調,不能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今年沒給孩子報班。”王女士說,家里給孩子指定的假期計劃是:每天練三行鋼筆字,口算題卡兩張,一星期兩篇日記,還要讀完老師推薦的兩本課外書。
有些孩子報了一堆培訓班
教育部門一紙禁令針對的是學校內部減負,而學校外的增負卻在潛滋暗長。
小飛的假期,只能在補習班的“海洋”中度過。小飛今年小學二年級,學校并沒有給他布置任何暑假作業,可父母卻主動給他“加碼”,一口氣報了7個補習班。
“像語、數、外、舞蹈、主持和書法啦,很忙的”,小飛扳著小手說,在假期里,等待他的將是每天2個小時,連續2周的朗誦、主持培訓班;每天3個小時,持續24天的舞蹈班。
記者隨機做了一個小調查,在受訪的小學生中,暑假普遍要趕赴至少3個課外輔導班。
“現在的孩子暑假過得很辛苦,喪失了享受童年的歡樂時光,但是沒辦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只能爭先恐后給孩子報班,買資料,結果負擔越減越重。”鄭州市一位姓吳的家長說,其實這種“加法”不僅給孩子增加了負擔,家長也感同身受。他無奈地建議,希望學校多留些作業,免得父母稀里糊涂給孩子亂報班。
建議
如何走出“中國式暑假”的困境
在專家看來,家長希望強化孩子的學習意識無可厚非,但上輔導班、做練習冊等方式,不一定能促進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處于學習的適應階段,他們的學習興趣一般從這一階段開始建立。”鄭州市教育學會心理研究會主任王海勇說,上輔導班、做練習冊屬于“有壓力的學習”,如果這種壓力超出了低年級小學生的承受范圍,就可能滋長學生的厭學情緒。
如何走出“中國式暑假”的困境?怎樣讓孩子學習、成長兩不誤?王海勇給家長們支了幾招。
首先,小學生們要保證每天1小時的“無壓力學習”。在這段時間里,家長可以查找和課本知識點相關的、有意思的背景材料,“如果家長有時間的話,甚至可以帶孩子到課本中提到的文化景點去逛一逛”,以此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
其次,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些家務勞動。“勞動對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感覺統合十分有幫助”,王海勇介紹,做家務能幫助孩子培養手眼協調能力、反應速度等,還能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并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孩子們既學習生活能力,也懂得要為家長付出”。
在一、二年級期間,廣泛發掘孩子的才藝興趣也是家長的任務之一。王海勇建議,家長應多給孩子接觸才藝的機會,尋找他們的天賦和閃光點。對孩子來說,此時發現的一項興趣可能會成為陪伴他們一生的愛好或特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