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2日消息(記者 光明)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關于減輕餐飲業稅費負擔支持餐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清理涉及餐飲業的稅費項目,其中包括取締4項違法違規項目、適當減免有關稅費、暫緩和減征價格調節基金。新政策的出臺受到海南餐飲業普遍歡迎,業內人士指出,政府減免稅費減征價調基金便于企業輕裝上陣,而海南餐飲業出路關鍵在于培育大眾消費。
海南餐飲消費有回升跡象
中央改變作風八項規定出臺后,我省一些高端餐館酒樓生意驟然下滑。海南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一份數據顯示,目前海南餐飲業平均年利潤在6.5%以下,為近10年來最低值。而據業內反映,餐飲企業要交納30多項稅費,稅費之多之高讓企業不堪重負。從去年開始,餐飲企業還要繳納占營業額1%的價格調節基金,這對餐飲業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據了解,今年以來海口壹號公館、湘鄂情、福順樓、望海樓、豪皇酒樓、龍泉鑫源店等一批在行業內有影響的餐飲名店,相繼“關、停、并、轉”。業內粗略統計關門倒閉的餐飲大店超過了10家,還不包括一些中小餐飲企業。
“高端餐飲企業營業額因公款吃喝普遍下滑,恰恰說明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的必要性。”省商務廳廳長葉章和此前曾表示,餐飲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果依靠公款大吃大喝,本身就是不健康的,降低經營成本,改善行業生存條件才是“正經事”。海南在降低餐飲企業經營成本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減免消費付款時的刷卡費,提高稅收起征點等。
記者了解到,由于中低端大眾消費的增長,實際上餐飲消費有回升跡象。1—5月全省收入5.6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5月增長率更是達到11.2%。
減免稅費減征價調基金
據了解,《通知》堅決取締消防報建費、城管戶外設置物審批費、餐飲服務許可證費、城管停車審批費等4項亂收費項目。
適當減免有關稅費。一是免收工商注冊年檢費和林業部門二代經營許可證費2項收費。根據國家規定,2013-2014年免收工商年檢費,2015年后是否免收依據國家政策確定。近年來,實際已不再收取林業部門二代經營許可證費,以后取消此項收費。二是減征企業所得稅、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委托防雷檢測服務費3項稅費。自2013年7月1日起,將海南省餐飲業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從15%調整為國家最低標準8%。自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餐飲企業,其所得稅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稅額來繳納企業所得稅。對核定征收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征收率從1.5%調整為1%。自2013年7月1日起,省物價局將委托防雷檢測服務費調整為現行標準的一半。三是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2項稅費按個案處理,對確實有困難的企業,由企業申請,按規定經省政府或相關部門批準后可減免或緩繳。
暫緩和減征價格調節基金。海口、三亞、瓊海、文昌等10個已開征餐飲業價格調節基金的市縣,自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免征餐飲業價格調節基金,2014年按目前標準減半即按營業額0.5%的征收標準征收。對三沙、澄邁、樂東、屯昌等9個尚未開征該項基金的市縣,暫不征收。
我省還將加大政府對餐飲業的引導扶持力度,年底前出臺海南省餐飲業發展規劃,開展對餐飲業專項整治和部門考核工作。
培育大眾消費是根本出路
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恒表示,云南、重慶、湖北、上海、廣東等省市已相繼出臺有關餐飲業扶持政策,在原材料加工基地、勞動力培訓、減免稅、就業、貸款乃至水電氣價格等方面給予了扶持,這些扶持是實實在在并切實有效的。海南作為一個旅游大省,政府出臺對餐飲業扶持政策,對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及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省烹飪協會副會長朱文海認為,海南餐飲業不能完全“等靠要”,要樹立以民為本,回歸市場、回歸大眾、回歸理性,大力發展“大眾餐飲”,吸引千萬游客消費。同時,調整經營結構向中低端消費轉型,增加低價菜肴的品種,推出家庭套餐,朋友聚會套餐,特色小吃宴等適合消費需求的菜肴。發揚海南瓊菜特色,優化菜點結構,做好婚宴、生日宴和節假日餐飲業務,拓展服務范圍發展多元經營。
海口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國內餐飲市場的需求已發生變化,餐飲市場趨向大眾化發展。餐飲企業要結合海口的實際,深入發掘和整理海南本地的主食、小吃、菜肴和茶飲等獨特制作工藝,積極推出餐飲新品種和新品牌。不斷優化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樹立品牌和人才增效的意識,努力培養管理和營銷人才。
記者了解到,海口的一些餐飲企業由于轉型升級及時,不僅在島內發展迅速,還開拓了島外市場。據拾味館董事長龔季龍介紹,海口拾味館已在北京、深圳、武漢、貴陽、昆明、惠陽、廣州、三亞等十幾個城市開設直營餐廳30家,經營業績逆市增長。
?
相關鏈接
住建部:三方面落實棚戶區改造稅費減免政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