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趪腋咝录夹g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诮ㄑ?/a>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異乎尋常的高溫災害需要異乎尋常的應對
    異乎尋常的高溫災害需要異乎尋常的應對
    來源: 東方早報 作者: 時間:2013-08-02 09:51

      7月30日,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這是有史以來氣象部門啟動的最高級別的高溫應急響應。包括上海在內的一些省(市)氣象局根據實際研判已進入相應應急響應級別。

      到7月30日,上海7月高溫日數已增至25天,出現了三個39℃之上的極端高溫天氣,尤其是26日的40.6℃刷新了140年的氣象紀錄。

      更需要引起警惕的是,酷熱延續的勢頭暫時看不到扭轉的跡象,中央氣象臺已連續4天發布高溫橙色預警。預計7月30日至8月8日,江淮、江南以及重慶等地仍將出現較大范圍日最高氣溫超過35℃的高溫天氣。

      過去,我們習慣于其他各種形式的極端氣候,如臺風、暴雨、洪水、泥石流、暴雪、冰雹、嚴寒等嚴重危害國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自然現象,都被歸入“自然災害”范疇,但確實極少甚至從未將高溫氣象列入自然災害并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通常以為,御寒需要條件,嚴寒會凍死人,而炎熱好像還可以躲避,更不用說還有空調房間了。

      其實,極端高溫天氣同樣可以“殺人”。在江蘇,有轎車在行駛過程中起火燒成空殼,起因是打火機在高溫下爆炸。長沙已連續發生兩起環衛工人中暑死亡事件,杭州也有一位環衛工人在下班途中倒地身亡。類似情形的頻頻發生足以說明極端高溫天氣確實已經成為“自然災害”,中國氣象局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是完全科學合理的。

      將極端高溫天氣定位于“自然災害”,就是向全體國民和所有單位發出了警示,必須從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視,不能把極端高溫或高溫天氣的持續天數,簡單看做“數字游戲”,過多關注是否“打破歷史紀錄”,而必須更多地關注高溫天氣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物損害,全面動員起來,努力減少災害的負面影響。

      為了讓各方面更好地應對極端高溫,各級政府首先應該及時、準確、客觀地發布氣象信息,不得隱瞞不得拖延。過去,每當盛夏,社會上便會流傳“氣象部門故意低報氣溫”的說法,這說明在政府部門特別是氣象部門與公眾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缺失。氣象部門要在教育民眾科學地認識和理解氣象報道的氣溫指數的同時,加強氣象信息服務,提高公信力,努力促成政府部門和公眾在應對極端高溫時的合作。

      氣象預報固然重要,但畢竟只是信息,不能自動、直接地發揮抗高溫的效果。能否借助關于極端高溫的氣象預報,落實各方面的預案和準備,還靠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區和全體市民的實際行動。其中城市公用事業單位特別要花大力氣,確保水電煤供應,為應對極端高溫提供基礎性條件,保證城市正常運轉。

      烈日炎炎之下,一些勞動者仍然需要堅守崗位,各級政府和市民都要特別關心他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所在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規定,并根據極端高溫的變化,調整作息日程,增加休息時間,完善其他防護措施,盡最大力量避免中暑死亡事件的發生。

      面對來勢洶洶的高溫,還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社區要重點關心和照顧老人,指導他們利用現有條件,做好自我照顧。上海在冰雪天有勸止老人出外購買生活用品,代之以居委會上門的完整措施,在極端高溫特別是氣溫最高時段,可以采用同樣的辦法來避免意外發生。

      總之,近日異乎尋常的全國性高溫天氣需要受影響的地方以異乎尋常的態度來看待和應對,通過發動全民的力量,克服高溫天氣的影響,讓受影響的地方不但能安然度過創紀錄的高溫階段,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增強地方的抗災能力和市民的合作能力。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