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京最牛違建開拆張必清生財路大起底8月15日8點,張必清人濟山莊房頂假山和違建開始拆除,三四名工人從外地赴京進入張家。這些工人就是五六年前進行樓頂假山和陽光房搭建的原班人馬。
????院當院長時候置辦的產業。”說到張必清長輩的情況,“他爺爺是種地的,他父親是榨油的,都大字不識,還吹什么自己是什么中醫世家。”
當地有名的老中醫是有的,但不是張必清說的自己的爺爺張吉安。“好像應該叫張金安,以前縣太爺有什么病都派大轎子給他抬到縣城去看病。”現在在后山村衛生室當醫生的張國華介紹說,“張必清好像就是小學畢業,就是跟著老中醫學了幾手,然后在我們這里當了兩年的赤腳醫生,后來就去當兵了。”“張金安是我爺爺。”52歲的張風校氣憤地說,“張必清賣的那個必清鞋就是從我爺爺那里偷的技術。根本不是他自己發明的。”張風校說當時就是他爺爺做鞋的時候張必清在邊上偷偷學會了,然后自己做了這個品牌,“全村人都知道,可是他就是不承認。”
自稱 100萬捐建當地學校求證“錢沒到位學生補”
有人說張必清在北京的違建是模仿丁家橋鎮的四顧山設計建造的,應該是他身在北京,心系家鄉,特別是懷戀他小時候經常爬的四顧山,剛好那棟大樓有個屋頂,就模仿了一下,一能做個別墅,二能睹物思家鄉。當地人看了那座山的造型,“只能說看著挺像,不過山不是都那樣嘛。”
從丁家橋鎮再往西就是后山村,三面被青弋江圍繞著。后山村有個安徽省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氏宗祠,建于晚晴。提起張必清,在張氏宗祠前納涼的人立刻嚷嚷起來,“修繕這個宗祠花了70多萬,他張必清一分錢都沒掏。就是最后花了幾千元做了兩個石獅子擺上了。”“我們村的鹿元小學,他跟張朝暉說好的一人拿20萬翻建,結果人家錢掏了,他卻食言了。”邊上的張氏親族們插了一句。
離開縣城向西二三十公里就是丁家橋鎮,一路上都是各個宣紙工廠。“不少人都是跟著張必清賣鞋掙了錢然后開了小工廠。”張必清的親戚介紹說。“這個學校,張必清拿了一百萬。”丁家橋鎮唯一的中學在1997年改名為“必清中學”。三層的教學樓看起來非常氣派。“以前中學和小學都在一起。這個全新的校舍是張必清親自來選的校址。”中學的門衛張雙晉介紹說,“現在一個年級5個班900多個學生。”“前年他還回來過一回,好多領導跟著一起來的。”張雙晉說他家的晚輩都在這里讀書,“這么好的條件得感謝張必清為家鄉做的貢獻。”
不過,對此也有人表示了異議,“他說拿一百萬,但是只拿了50萬。”還有人說,“是90萬。”這些熟悉張必清的人很氣憤,因為1997年新學校建成后,由于拖欠工程款,每個學生每年必須得繳一百元才能上學,而且是連續五六年都必須交錢,“那時候我們的學費才90多元!就是因為他承諾的錢沒到位。”對于村民們質疑的話,丁家橋鎮政府的工作人員仍以不清楚來作為標準答案。
自稱 必清神鞋有奇效求證“我們村沒人被治好過”
“張必清應該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賣這個必清鞋的,當時他人還在秦皇島,又是當院長又是干酒店洗浴什么的。”張國華說自己之所以了解張必清這么多事是因為以前他也想去跟著張必清干的。“他跟著我們這邊的名醫是學過的,所以可能手里有點民間的方子,而且一定也是學過針灸的。”張國華說張必清當兵之后就是衛生兵,后來在軍隊的醫學院畢業,要不哪怕是他自己承包的醫院也不可能當上醫院的院長的。“不過他那個鞋和那個什么療法,到底有沒有奇效就很難說了,至少沒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