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每年拿1000萬元扶持鄉村游、500萬元鼓勵種桑養蠶、200萬元發展綠橙產業……
真金白銀投入 實實在在惠農
“每年投入1000萬元扶持特色產業;每年投入200萬元打造農業品牌;每年投入1000萬元扶持鄉村旅游;每年投入500萬元用于貸款貼息……”這是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為實現農民增收而出臺的“我為農民增收辦實事”活動“計劃單”,精心謀劃14項重大舉措,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6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700元。
山多田少、產業規模小等多種因素制約,一直是瓊中農業壯大發展、農民增收的瓶頸。如何打破這種僵局,實現綠色農業發展之路,瓊中縣委、縣政府利用此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契機,重點把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品牌農業、啟動“百村百社、千人萬戶”創業致富計劃、推進“瓊中富美鄉村”建設行動等14項舉措用在為農民增收辦實事工作上,同時這也是該縣開展“聯心富民”“四聯三問”“聯村幫扶”工作的中心內容。
瓊中計劃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于傳統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扶持,每年拿出500萬元資金“以獎代補”方式鼓勵種桑養蠶產業發展,傾力打造全縣種桑養蠶1000個“千斤戶”、100個“萬斤村”;每年投入200萬元鞏固發展瓊中綠橙產業,著力促進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每年投入200萬元打造瓊中靈芝、瓊中山蘭米酒、瓊中茶葉等帶有“瓊中”字號的品牌。此外,該縣還通過以獎代補、種苗扶持等方式,大力發展益智、鐵皮石斛、養蜂等林下經濟。
融合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發展,瓊中將每年投入1000萬元鄉村旅游專項扶持資金,大力發展農家樂、民俗、“奔格內”等鄉村休閑旅游業,重點建設30個“奔格內”自由行品牌村。計劃到2016年,創建60個“瓊中富美鄉村”,初步打響“瓊中富美鄉村”這一品牌。
就如何擴大農民增收輻射面,解決瓊中產業發展“點點滴滴”規模小的局面,自今年起,瓊中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重點、注重特色的原則,全面啟動實施“百村百社、千人萬戶”創業致富計劃,計劃用4年時間,重點打造100個專業示范村、完善和規范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培養1000個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1萬戶農民的“先富帶后富,能人帶村莊”的農民增收輻射局面。
為確保該計劃的順利實施,該縣還建立了聯手工作責任制,責任制一定4年,不實現目標不脫鉤。其中,縣四套班子領導是第一責任人,每人聯系一個鄉鎮、一個重點村、一戶困難戶和一家企業,圍繞促農增收目標投真情、出實招,和農民一起想法子、找路子、創牌子。另外,各部門和各鄉鎮的主要領導是直接責任人。
瓊中縣委書記孫喆表示,在新一輪促農增收工作中,瓊中各級部門拓寬思路,整裝待發,將舉全縣之力,為把瓊中建設成為海南中部綠色崛起試驗示范區和全縣各族人民的美麗幸福家園,打好這場規模大、時間長的農民增收攻堅戰。
?
相關鏈接:
瓊中城投公司副總對偽造的《工程簽證》未嚴格審核被開除?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