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在央視節目中表示:發展改革委反壟斷調查的下一個目標會跟老百姓密切相關,石油、電信、汽車、銀行都在調查視野之內。他特別提到,如果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出,銀行間一起商量存款或者貸款的利率,也將會被反壟斷調查。
今年以來,有“經濟憲法”之稱的《反壟斷法》讓壟斷企業主們屢嘗巨額罰單的味道,發展改革委的調查對象涉及液晶面板生產企業、茅臺等白酒企業、洋品牌奶企。此前,輿論認為,反壟斷法在執行過程中多次失靈,有“打蒼蠅不打老虎”的嫌疑,而部門利益和執法人員的自利行為以及信息不對稱,是反壟斷法在過去難以真正施展手腳的核心原因。
從經濟學上講,壟斷的產生,是由于自由競爭市場機制內在的不完善所致,自由競爭不可避免地使企業間存在沖突,就會有企業通過自身優勢限制或破壞競爭,從而最終影響經濟效率、消費者福利、社會福利和社會公正。因此,需要通過反壟斷來修正市場的失靈。更重要的是,反壟斷不是保護競爭者,而是保護競爭。
與之前不同,發展改革委反壟斷調查的下一個目標會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這透露出一個強烈的信號:今后《反壟斷法》將在中國經濟、社會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中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壟斷行業大都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而且,壟斷行業諸如石油、銀行、電力、電信等,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對這些行業進行反壟斷調查,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中國經濟改革已經走到了必須對壟斷行業進行改革的歷史關口,壟斷行業已嚴重制約經濟增長的空間,損害市場競爭機制及社會公平。
第一,這些壟斷行業往往憑借自然壟斷、寡頭壟斷與行政壟斷獲取壟斷超額利潤,傷害市場經濟競爭機制的根基。壟斷企業盤踞在某些關鍵產業的各路關隘,雖然披著現代公司外衣,卻不靠競爭賺錢,而是靠制度安排的優勢賺錢,這使得很多具有競爭力的同行業企業無法生存。
第二,還有些壟斷巨頭操縱價格,實施價格壓榨。這方面在電信業表現得較為明顯,電信企業通過價格壓榨,消除競爭對手,提高競爭對手運營成本,阻礙創新性企業的介入,從而獲得壟斷利潤,其后果是產生了市場排斥和市場封鎖效應,不僅迫使消費者接受較高價格,還阻礙了創新。
第三,壟斷巨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損害經濟正常傳導機制和消費者利益。例如,在銀行業,大型商業銀行及股份制銀行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他們將貸款主要提供給大企業、大項目,而對中小企業信貸服務進行收縮,致使大量中小企業因缺“血”而亡。商業銀行有時還會利用自身優勢阻礙貨幣政策實施。這些都會扭曲經濟運行,導致經濟結構調整困難重重。更重要的是,銀行還依靠壟斷地位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以及締約自由權等。
反壟斷是一項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從世界各國的反壟斷歷史來看,保護企業與保護消費者往往很難取得一致性意見。即使如此,反壟斷最大的意義仍在于,對促進經濟繁榮做出有效保障。我們應當重溫德國經濟學家路德維?!ぐ略凇秮碜愿偁幍姆睒s》中的精彩觀點:競爭是獲致繁榮和保證繁榮最有效的手段,只有競爭才能使作為消費者的人們從經濟發展中受到實惠,它保證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俱來的種種利益,終于歸人們享受。
反壟斷不僅能夠促進競爭,從而使得消費者享受經濟繁榮的成果,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還有助于促進社會實現公正與和諧。我們希望,反壟斷調查深入到與民生相關的壟斷行業,讓民生能獲得改善。我們更希望反壟斷不僅僅停留于對相關企業開出罰單,還應對導致壟斷形成的制度痼疾開出藥方、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