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記者從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獲悉,從今年12月份的考試起,四、六級考試的試卷結構和測試題型將進行局部調整。調整后,完形填空取消,翻譯題由單句翻譯變成與考研題相同的整段翻譯,分值提升15分。(8月18日《京華時報》)
英語四六級考試終于邁出了改革的步伐,但是,題型的變化只是考試形式的創新,如何改革英語學習評價模式,讓英語教育回歸語言工具屬性,打破英語崇拜情結,才是問題的關鍵。
學好外語確實很重要,但是目前外語特別是英語已經被抬高到一個不恰當的位置。就拿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來說吧。每到英語四六級考試期間,有關舞弊、泄題的報道就充斥眼球。教育部門與大學也采取了一些糾偏措施,如只記錄考試成績、不頒發等級證書,取消四六級英語考試成績與學位證書掛鉤的規定等等。但是,四六級英語考試依然高燒不退,有的考生為求高分不惜反復報考甚至作弊,有的把英語看得比專業課還重要。
現在整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外語崇拜情結,特別是英語水平的高低成了學生就業的重要籌碼,成了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英語的工具性正被其功利性所取代。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即使教育部門有意糾偏,但是卻效果甚微。從某種意義上說,全民學英語,孩子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學英語,英語學習蓋過母語,與其說是對英語的重視,還不如說是社會外語崇拜情結在學校的真實鏡像。
英語畢竟只是一種語言工具,而英語四六級考試讓學生成為考試“機器”,已經背離了英語教育的初衷。
取消完形填空,四六級考試形式與GRE、托福考試更為接近,是一種進步。但是,要終結英語崇拜情結,僅僅改革四六級英語考試題型還遠遠不夠。對此,大學要反思英語的工具屬性,改革大學英語教育評價制度。更為重要的是,有關部門還要通過輿論引導手段和社會實踐事實,讓英語考試逐漸回歸理性,讓英語教育回歸語言工具本位。(葉祝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