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帽、POLO衫、休閑褲……昨天上午,北京市醫管局局長封國生來到同仁醫院“微服私訪”,旨在切身了解市屬醫院管理服務的現狀和問題。針對體驗發現的掛號時間長、分次繳費等問題,封國生第一時間將發現的問題反映給該院院長,請醫院做出整改。該院院長表示,將積極完善服務流程。(8月21日《京華時報》)
提起看病,很多人都有過去大醫院就診的經歷:掛號排長隊,候診等半天,反復檢查太折騰,開大處方花錢多……說到底就是一個字:“難”。“看病難”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似乎是個永遠的“痛”。
健康是人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醫藥衛生事業關系億萬人民健康和千家萬戶幸福。近年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得到了一定緩解。為進一步治療這一“頑疾”,黨和政府正不斷深化醫改,努力打造一條人人“病有所醫”的健康之路。
這次“暗訪”,其實是市醫院管理局“相約守護”醫院雙體驗活動的一個普通環節,活動要求局機關干部及21家市屬大醫院管理者,到一線體驗醫務工作者的苦與樂,感受患者看病的難與累。
俗話說:“有啥別有病?!鄙瞬?,本來就很難受,如果看病再變成一件難事,就更加讓人痛苦?!皰焯柶鹞甯?,排隊一條龍”、“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這些前幾年流行的順口溜透露出人們對看病難的抱怨與無奈。
目前基層醫院醫療設備比較差,大量的醫科大學畢業生亦不愿到基層醫院就業,造成基層醫院醫療水平差、病人不愿在基層醫院看病,都擁到大醫院就醫,造成人滿為患,造成了看病難。而大醫院不少醫科大學的碩士生在做配藥、護士等工作,人才發揮不了作用,而且由于人滿為患,醫生看病幾分鐘一個,靠檢測報告判定病情、配藥,實際上醫療質量亦不盡人意。建議省級、地市級、縣級、鄉鎮社區醫院以大醫院牽頭組織醫療集團公司,增加基層醫院的醫療設備,組織大小醫院的醫生巡回在各級醫院看病,一則可以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水平,同時亦可使一部分病人可以就近在基層醫院看病,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解決看病難,依然任重而道遠。必須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著力?;?、強基層、建機制,在緩解看病難上取得扎實進展。
要做到解決看病難的問題,筆者認為:增設急診觀查床,做到有錢治病沒錢也救命;發放扶貧卡,對低保戶醫療實行部分減免;建議國家大幅提高對醫療衛生的投入,要做到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減少病人的開支,既要保證醫務人員的合理收入,又要增加醫療設備的投入,又要加強新藥的研發,沒有國家的投入是辦不到的。加強社區醫院的建設和管理,避免大病小病都到大醫院的擁擠現象。加強體制的建設和醫院的管理,真正做到有病能看,有病能醫生。從醫療體制、醫療人才建設上不斷改革,才能緩解看病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