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投入下,海南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又好又快,醫療資源增加,合理分布,醫療水平也迅速提高。海南省患者基本可以做到“大病不出島,小病不出縣”。但是,看病累、看病難,仍是患者的普遍感受,大多數人認為到醫院看病是件令人頭痛的事。
7月24日~8月8日,海南省衛生廳安排機關處室主要負責人,在海口地區二級以上醫院開展了“就診體驗、把脈診斷”活動,體驗到了普通患者就診的種種不易和困難。帶著海南省衛生干部發現的問題,記者也到海口部分醫院調查體驗——
病歷采集簡單,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候診2小時,就診5分鐘;沒有專設預約窗口,預約掛號也未完全開通;醫生粗心,明明檢查單上左手拍片,檢查時卻拍了右手;不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患者對醫院和醫生頗多不滿等等。這是海南省衛生廳各處室負責人在“就診體驗、把脈診斷”活動中,切身體驗的到醫院看病的種種不便和困難。
8月18日-20日,記者到海口幾家醫院調查,也切實體驗到了看病累看病苦。
調查一:三甲醫院看病排隊累
8月19日一大早,記者陪同朋友到一家中醫院看病,發現盡管趕著8點上班時間來,也只有主治醫師的號了,主任、副主任的號在正式上班之前早就搶沒了。
“我們早上4點就過來排隊了!”該院婦科門診室外候診的一對年輕情侶告訴記者,要掛專家號,得早早提前排隊。
朋友大失所望,無奈掛了主治醫師的號,把病歷交給導診護士等待叫號。等了將近兩個小時,終于輪到朋友看病,但醫生問診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等醫生看完病后,又去B超做檢查。交完檢查費,又是一個多小時的等待,才輪到做檢查。從早上8時到醫院看病,直到中午12時才結束。
調查二:綜合醫院看病找醫生苦
在海口市一家綜合醫院調查時,記者看到不少患者樓上樓下尋找要去看病就診的科室,有些人跑得一臉茫然,滿腹怨氣,仍然找不到正確的地方。患者紛紛表示,醫院太大了,導診、科室分布圖等,指示都很不明確、清晰,讓人看不懂,結果前前后后跑來跑去,還是找不到地方。
“這是什么醫院呀?醫生,護士都說‘不知道’!”上午11時許,記者調查快結束時,遠遠就聽到該醫院門診樓門口有一個聲音在大喊,一名女患者一手托著另一個紅腫的胳膊,向周圍的患者哭訴。
“我問護士,護士說在門診;我去門診,門診的人又說要去五樓;我去五樓,醫生又說在三樓,三樓還是沒找到!這家醫院的普通外科到底在哪里呀?”女患者一遍一遍地重復著,旁邊的幾名患者也附和著。最后,女患者氣憤離去。
調查三:基層醫院看病秩序亂環境差
記者調查還發現,海南省三甲醫院和大型綜合醫院雖然看病等候時間長,醫院大科室不好找,但就醫環境普遍良好,秩序井然。基層醫院卻存在秩序混亂,環境差等現象。
在瓊山區人民醫院兒童輸液室,記者看到,不少家長用晾衣桿挑著輸液瓶在樓道里到處走動;家長在兒童輸液室給孩子隨地“把尿”,醫護人員對此似乎習以為常;輸液的兒童或哭或鬧,或者在輸液室里嬉戲亂跑,還有人售賣氣球。整個輸液室亂糟糟的!
醫院回應:盡量優化就診流程
對于記者上述調查和患者的不滿,醫院方面回應稱:“我們的專家經常從早上8點坐診到下午2點,連午飯都吃不上!”醫院認為,現在患者看病只認專家,跟買東西只認名牌一樣,其實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都是中級職稱以上的醫生,完全有能力坐診,但患者感冒發燒也要掛專家號,而主治醫師的科室卻門可羅雀,這無形中加重了專家負擔,也消耗了重癥患者的問診時間。而且,隨著群眾健康需求的增加,醫院資源建設跟不上,醫院人手有限,因此接診能力也就有限,患者每增加一倍,醫護人員就得增加兩三倍才能應付。可是現在很多患者都只認大醫院,感冒發燒,小外傷都往三甲醫院跑,現有的醫護人員也應對不過來。
更有醫院解釋,“現在很多醫院都在擴建,整修,一些科室面臨調整、搬遷,我們自己的醫生和護士都不知道有些科室的具體位置,過陣子就好了。”
對于如何改變看病難的現象,醫院方面表示,將繼續優化就診流程,減少看病環節,同時,進一步加強預約掛號服務,減少排隊掛號時間;從社會上招聘志愿者,適當增加導診人員,及時準確地引導就診患者。同時,醫院也希望加強對醫生隊伍正面形象的宣傳,讓群眾尊重醫生理解醫生。
醫院還建議,要改變看病排隊長久等候的現象,還希望患者合理利用醫療資源,不要過度就醫,小病可到社區診所、鄉鎮衛生院、市縣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做到患者合理分流,緩解大醫院的就醫壓力。事實上,在市縣醫院、社區診所就很少有長長等候的患者隊伍。
?
相關鏈接:
醫管領導的“暗訪”能否解決看病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