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還未全亮,馬達的轟鳴聲就穿透海上的薄霧。一艘滿載飼料的漁船,緩緩駛出臨高縣新盈鎮頭咀村港口,船頭劃開海面,朝著四五海里外的深水網箱養殖場地駛去。
魚料撒下,網箱中,上萬只金鯧魚,上下翻滾,搶食兒。
“今年,可以賺一筆,上半年已經賣了300萬斤,每斤10元,全年估計能銷售700萬斤。”臨高海鱘深水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毛炳強指了指網箱說,這些網箱也都加固了,不再害怕臺風。
2008年,隨著近海漁業資源減少,毛炳強等26名漁民放棄了捕撈準備改行。正當大家不知道做什么時,臨高縣政府出臺了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的扶持政策,每口網箱補貼4萬元。
“我們就湊了200多萬元,加上政府的扶持資金,建了100口周長為40米的深水網箱,并成立了臨高海鱘深水養殖專業合作社。”毛炳強說。
“2009年開始投苗,2010年有收獲,賺了100多萬元。”毛炳強說,照這速度,再過兩年就可以回收成本時。但沒想到的是,2011年的“納沙”臺風襲擊海南,深水網箱“全軍覆沒”,虧損了幾千萬元。
損失慘重,如何籌集資金恢復生產?“政府送來了及時雨,給了350萬元,用于恢復生產。”毛炳強說,去年5月,100多口網箱恢復了生產,投了魚苗,年底就有收獲,賣了200萬斤,有2000萬元的收入,利潤也有200多萬元。
為了避免再次因臺風而讓網箱受損,臨高縣還組織了生產制造網箱廠家和網箱養殖專家進行研討,研發出新的深水網箱固定系統技術。
“過去我們是每組網箱(4口),用12根木樁固定;現在改用8根木樁,外加4支500斤鐵錨固定,可以抗14級臺風。”毛炳強說。
新技術的應用,也讓漁民放心投資。今年,臨高海鱘深水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經發展到有120口周長為40米的網箱,以及100口80米周長的網箱。
目前,臨高全縣深水網箱養殖規模達到3042口,據臨高縣初步統計,深水網箱養殖合作社成員的收入比在港灣內傳統網箱(漁排)養殖的農戶收入高出20%以上,每戶漁民年均純收入約15萬元。
?
?
相關鏈接
臨高縣菠蓮鎮古柳村辦助學會:34名學子獲資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