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頭到餐桌
菜價為何“翻跟斗”
農業部門:鼓勵多種菜,減少中間環節,才能真正實現平抑菜價
“菜越來越貴了,花了三十多塊錢才買了這么點。”8月31日,剛在海口培龍市場買完菜的趙阿姨向記者展示袋子里的菜:一把菠菜、三個茄子,還有四個西紅柿和幾根黃瓜。“這兩天,還便宜一點,剛刮完臺風那會,菜價更貴。”一旁的陳女士也抱怨道,海南瓜菜都供應到了全國,為啥本地菜這么貴呢?
一棵菜從田頭到走上市民的餐桌,在生產、流通中要經歷哪些環節,期間又包含著怎樣的利潤空間?一邊是政府出臺各種平抑菜價的措施,一邊是市民“菜籃子”并沒有因此減輕,菜價為何居高不下,問題的癥結又在哪里?近日,南國都市報記者對以上問題進行了走訪調查。
菜價
市民:海口菜價比內地城市貴一倍
市民張阿姨是位候鳥老人,因為要照顧小孩,今年8月初她從河南來到了海口。一逛菜市場,張阿姨嚇了一跳:“海口的菜怎么這么貴,比我們鄭州差不多要貴上一倍。”
在海口坡巷路的城金市場,張阿姨拿著一捆上海青說:“像這種綠葉菜,在我們那里也就1塊多,最多2塊,這里基本都是3塊5、4塊。”
但沒過幾天,張阿姨就找到了買便宜菜的辦法。“每天早上9點之前,學院路那里有個馬路市場,有不少都是附近的菜農挑著自己種的菜過來賣,菜比較便宜。”張阿姨說,前兩天,她在馬路市場買了2斤的四角豆,每斤4元,“你知道城金市場賣多少錢?6塊!你算算便宜了多少。”
張阿姨告訴南國都市報記者,后來她了解到,馬路市場菜價便宜除了菜農直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馬路市場賣菜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菜價自然就比農貿市場便宜一些。
市民的“菜籃子”究竟有多重?8月30日,南國都市報記者對秀英小街市場、培龍市場、振興市場等農貿市場進行了走訪。在秀英小街市場,記者發現市民常吃的蔬菜每斤大多在3元以上,比如上海青、紅蘿卜、茄子都是3.5元/斤,而苦瓜則要5元/斤,最便宜的大白菜也要2.5元/斤。不過有一些攤點,購買量達到10斤以上,價格能減0.5元/斤左右。
在一家擺滿各種蔬菜的攤點,記者表示要購買每斤2元以內的蔬菜。攤點老板報以一陣苦笑后,指了指攤點角落處堆放的冬瓜、南瓜和白蘿卜說:“現在只有這三樣是一元多,其它的葉菜沒有2元以下的。”在該攤點準備買菜的一位阿姨聽到菜價后頻頻搖頭,嘴里念叨著“怎么這么貴”。
在振興農貿市場、城金市場,記者發現這里的菜價要更貴一些,茄子、西紅柿、上海青基本都是4元/斤,大白菜3元/斤。不少市民表示,菜價居高不下,每月基本生活開銷大。
癥結
夏季蔬菜依賴島外多重轉手推高菜價
冬季,海南是全國人民的“菜籃子”。但到了夏季,海南島內蔬菜生產受氣候影響較大,供應嚴重依賴島外。
“進入夏季,海南氣溫高、病蟲害多、暴雨多,蔬菜生長也隨天氣的好壞而波動。”海口市農業局副局長梁其海表示,比如今年8月初,受“飛燕”影響,部分蔬菜生產基地遭受重創,特別本地葉菜上市量大幅下降,如海口龍頭村搶收葉菜只有正常收成的10%。
但同時,海口市物價局一份報告也指出,海口市常年瓜菜種植基地較少、面積也小,瓜菜供應量嚴重不足,特別是葉菜的種植更少,大部分品種只能從島外和周邊市縣購進,也是導致海口市蔬菜價格處于高位運行的原因之一。
蔬菜流通環節多、不合理的加價過多,歷來都被視為導致菜價高的另一重要原因。
海玻市場內,紅蘿卜的價格為2.5元/斤,大白菜的價格為2元/斤左右。而與之相距不足500米的秀英小街農貿市場內,紅蘿卜的價格為3元/斤,大白菜的價格為2.5元/斤左右,每斤要高出0.5元。
為何會有這樣的價差?海玻市場一攤販老板李女士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李女士以當天大白菜的價格為例介紹,大白菜從府城南北蔬菜批發市場,整箱批發到海玻市場的價格是1.1元/斤。到海玻市場后,二級批發商會對蔬菜進行處理,如去掉幾斤重的包裝箱,去除爛菜葉,割掉多余的根部等,經這樣處理后的凈菜,二級批發商的批發價格是1.6元/斤左右。然后,到李女士攤點上零售,價格又會再加幾毛錢。而其它的市場大都是從海玻市場要的凈菜,考慮運輸等成本,價格自然會比海玻市場高出一些。
海玻市場管理處主任吳仲清介紹,海玻市場的蔬菜價格在海口市內應該是最低的,因為90%的市場都是從海玻市場批發凈菜。
事實上,一棵菜最初從田里,或者經過采購商到一級批發商手里,或者直接到一級批發商手里,然后經二級批發商到農貿市場的小商販手里,最終走上市民餐桌,這期間經歷了“三轉手”、“四轉手”,多重轉手產生了層層加價。
對策
加大基地扶持力度 建公益批發市場
近日,有媒體對海口部分通過驗收的大棚蔬菜基地沒種植蔬菜、荒草叢生進行了報道。如何避免這一亂象,讓這些拿著政府補貼的大棚蔬菜基地“務正業”?
對此,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想解決市民的“菜籃子”問題,最基礎的就是要提高本地蔬菜生產能力和對本地市場供給量。首先是,加大對常年蔬菜種植基地大棚、排水等基礎建設的扶持力度,增加大棚基地的面積,提高基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夏季常年蔬菜的生產條件得到保障。
其次,政府要加強對政府扶持的常年蔬菜基地的監管,抓好蔬菜品種結構和上市檔期安排,保障蔬菜均衡供應。各市縣政府要將對基地的補貼與基地生產常年蔬菜產量掛鉤,同時要求基地種植葉類菜為主的多品種常年蔬菜,并優先供應本地市場。
如何解決“中間流通環節過多推高菜價”的問題?尤其是在海口多家平價菜店由于運營成本高、貨源供應不足等問題,發展困難、甚至關門大吉的情況下,如何真正實現平抑菜價,便民利民?
“如果擁有一個蔬菜直銷市場,讓農民參與流通環節,省去了中間環節,這樣他們不用擔心蔬菜沒銷路,就可以調動他們的種菜積極性;而對于市民來說,菜價也能更便宜。”梁其海表示,目前海口4個區將各建一個公益性蔬菜批發市場,由政府全額投資,兼具批發和直銷零售功能,預計今年年底竣工運營。他認為,蔬菜從種植基地直接送上餐桌,這種“蔬菜直銷”的模式由于省去了諸多的流通環節,價格也會便宜很多,既保障了菜農的收益,又減少消費者的支出,兩頭受益。
?
?
相關鏈接:
多地高溫致農作物干旱 海南7月下旬菜價將持續上漲
誰抬高了海南菜價? 攤位費用偏高急需解決
海南菜價長期偏高 蔬菜不能自給自足等五因所致
4種平價菜“四兩撥千斤” 拉動菜價回落合理價位
海口擬產銷對接保供穩菜價 葉菜每斤降1元左右
蔬菜大規模上市 青島:低菜價或持續到6月中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