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蠻子因嫖娼被抓以來,網絡上一直有些人宣稱這是“打擊言論自由”。公安機關打擊賣淫嫖娼由來已久,中國從事這項非法活動的人,也都該知道有風險。這些年公安機關掃黃抓的人大概不計其數,但這次抓住的因為是薛蠻子,就跟“言論自由”掛上了關系。這個邏輯中包含了一種特殊主義的偏執。
薛蠻子如果是初嫖,或者非常偶爾地嫖一次,尚可懷疑他是被“盯上了”。但案情顯示,薛蠻子嫖娼成癮,僅最近一個月就嫖了多次,從概率上說這次他被撞上,抓的27個人中有他一個,一點也不奇怪。
“打擊言論自由”是頂大帽子,西方世界常把它往中國頭上扣。現在國內一些人也在一些具體事上給政府扣這樣的帽子,試圖施加壓力。按他們的意思,只要一個人熱衷發表反體制言論,無論他做了什么,都是“不能動”的。否則就是“打擊言論自由”。這實際在要求法律對他們網開一面的特權。
圍繞言論自由的爭論可謂經年累月,如果本文掉進對它的概念詮釋,別的就什么也不要寫了。
但可以總結的是,第一,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同言論自由的發展是積極互動的關系,而不是相反?;ヂ摼W技術的進步推動了言論自由,國家對這一趨勢的總體態度是相向而行,而不是排斥。第二,言論自由是有邊界的,這幾乎是人類社會的常識。一些人拒絕任何邊界的存在,屬于非理性甚至是胡攪蠻纏。言論自由的邊界包括不能散布有害社會的謠言,不能危害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等等。
在實踐中如何認定言論自由的邊界,對這個問題中國社會實際上一直在摸索。但只要承認邊界的存在并有遵守邊界的意識,事情就好辦。現在的問題是一些人宣揚言論自由應當是無限的,而且認為自己就是言論自由的化身。
薛蠻子嫖娼被抓是純治安事件,因為他是出名的大V,引來不同方向的重重議論,但輿論塵埃落定,它還是治安事件。絕大多數網民在網上說話沒受任何影響,極少數人開始“出言謹慎”,那是他們大概早就知道自己說話經常越界,罔顧社會責任,因此有些心虛。
用薛蠻子嫖娼被抓來討論言論自由的問題,幾個話頭根本對不到一起。這樣的討論只能是偷換命題、把假設當事實以及亂扣帽子的大雜燴。
單就言論自由來說,中國主流社會不存在對它的厭懼心理,主流的思考是如何讓它同中國社會不斷前進的現實相協調,是一種引導和管理的態度。但確實也有一些人自己先圍繞“言論自由”做了政治上的上綱上線,并且有以“言論自由”做政治盾牌的強烈意愿。他們在極大增加“言論自由”概念的復雜性。他們要求的東西和大多數民眾希望的言論自由不是同一樣東西。
只要賣淫嫖娼在中國是非法的,無論誰搞這種活動今后仍有可能被抓。掃黃的公安干警腦子里不會想到它同言論自由有什么關系,熱衷在網上搞批評的人也不必強行引申這個聯系。以事實為依據,而不是以想象為線索,這對每個人在大量信息中不鉆牛角尖,也不被誤導十分重要?!?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