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加速步入老齡社會,根據去年年底發布的預測數據,僅本市2020年常住的老年人口就將會超過400萬,占總人口的20%左右;2030年北京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500萬,占總人口的30%左右。在這樣的背景下,養老顯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國務院出臺相關意見,從方方面面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可謂有的放矢。
“以房養老”提出后和“延遲退休”一樣引發了一些爭議,例如有人說自己壓根兒沒房子可以抵押怎么辦?再比如有些年輕人買不起房所以和父母同住,那么房子怎么可能拿出來抵押?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以房養老”只是養老的備選途徑之一,就可以不必為上述的各種問題而糾結。這就好比端上來的是“鴛鴦火鍋”,愛吃哪邊就吃哪邊,就不會發出“吃不了辣椒”怎么辦的疑問。
“以房養老”的確可以有,但也的確只適合一部分人。比如說家里有兩套以上住房的人,完全可以抵押一套用來提高退休后的生活質量;再比如老人雖然只有一套房,但是沒有子女或者子女擁有自己的住房,同樣可以把房子抵押出去用來養老;還有一些“想得開”的老人,抱著“兒孫自有兒孫?!钡男膽B,或許也會把唯一的住房抵押出去,放手讓子女自己去打拼……為了滿足這些適合“以房養老”的群體,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試點,可以說很有必要。
如果說“以房養老”是鴛鴦火鍋里放了辣椒的那一邊,那么需要同時端上餐桌的,就是“清湯鍋底”——也就是社保、養老金體系。據報道,在養老問題上,國際通行的做法也是多層次保障:一方面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還有企業年金這兩方面加起來,可以滿足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要求;另一方面,要想提高生活質量,則要靠個人理財。
當一個公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奉獻了幾十年的時間和精力,因年老體衰退下來,那么讓這些退休人員維持基本生活,顯然是社會、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耙苑筐B老”只是養老途徑之一。對于那些壓根兒沒房可以抵押或者想把房子留給子女的老人,“社保養老”、“企業年金養老”也必須“給力”,起到一個“承重墻”的作用。
社保資金不足或許是“以房養老”步步走近、“延遲退休”不斷提及的原因之一,但是解決這個問題最迫在眉睫的,或許不是其它方面的試點,而是盡快改變“雙軌制”,加速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改革。此外,讓企業當中普遍建立補充性的養老金制度,也是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應該增加試點、盡快推廣。
在國務院發布相關意見之后,“以房養老”將會離我們的生活更近,那么如何減小對樓市的刺激,別讓這一制度成為樓盤漲價的借口,或許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