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骨折病人到醫院就醫,被醫生告知先交錢后看病,因為沒帶夠錢,被醫生拒絕治療,由此引起一場醫患糾紛,病人生氣地質問:“醫院不是救死扶傷的嗎?怎么只知道錢?”幸好這個事情及時得到了處理,否則又會引起民眾對醫院、醫生的集體聲討: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白衣天使,怎么可以唯利是圖?
的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所以,醫生才被稱為天使。既然是天使,職責就該神圣而純粹,至少不該參與收錢的事。但現在的問題是,國家撥款有限,醫院需要自負盈虧,非此,醫院的硬件設施就無法與醫學的發展同步,就不能應對與日俱增的病人,這個負擔是要轉嫁在每個醫生身上的,所以,很多醫院的每周例會上,經常會要求醫生增加病床周轉速度,避免壓床帶來的經濟虧損,一些利潤薄弱的科室項目,在各個醫院都難以受到重視……這是中國每個醫院,每個醫生都要面臨的現實,都不能避免的煙火氣,如此環境,你怎么可能要求醫生無條件地行使天職?
我接觸過很多大師級的醫學專家,他們之所以術業成功,有如此身份,和他們潛心醫學,毫無功利之心有直接關系。但是,不能因此要求每個醫學從業者都有如此情懷,素養,都如此自律,我們能要求的,也該要求的是,在客觀環境上給天使們一個無法被褻瀆的機會,比如像這種沒帶錢或者根本沒錢的突發急診,醫院或者相關部門應該有個專門的解決機構,或者社會保證機制,在救治的同時,協商醫療費用,不勞醫生在救死扶傷的同時,還要擔心自己醫者仁心是否會給整個科室,甚至整個醫院造成經濟損失。畢竟,醫生就是普通的社會人,和每個社會人一樣掙錢養家,要求他們不食人間煙火地救死扶傷,這不僅是對醫生的不公平,更是社會的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