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廈門市衛生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醫療服務滿意度社會調查結果。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廈門市醫療服務滿意度總體評價為76.7分,領先全國平均水平5分。這次調查的對象是全市所有二級甲等以上的醫院,共16家。值得一提的是,在“醫療機構滿意度調查”部分,有4家醫院被評為“優秀”。這4家優秀醫院中,3家是民營醫院,僅1家是公立醫院。(9月18日《海峽導報》)
廈門市公布了醫療服務滿意度社會調查結果,有兩個對比數字令人大跌眼鏡——4家優秀醫院中,3家是民營醫院,僅1家是公立醫院。這個對比告訴我們:在患者心目中,國家全力扶持的公立醫院竟然沒有民營醫院的滿意度高,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不過,我想問把贊成票投給民營醫院的被調查者一個問題:你和家人有了不適去看病,多選擇民營醫院,還是多選擇公立醫院呢?如果不出意外,我覺得大家還是愿意選擇公立醫院,盡管我們都知道公立醫院的服務態度比不上民營醫院。為何出出現這樣言行不一的結果呢?愿意很簡單:雖然公立醫院的態度不能令我們太滿意,但他們擁有民營醫院無可比擬的優質醫療資源,比如先進的醫療設備,比如技術精湛的醫師,等等。
事實也是如此,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鮮明對比:很多民營醫院門可羅雀;而公立醫院的大門外卻車水馬龍。在大家不太滿意公立醫院卻依然愿意選擇公立醫院的矛盾心態下,眾多患者朋友產生了一個愿望——希望衛生部門加強對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服務態度的治理。這個愿望當然是好的,也是衛生部門應當做的。不過,筆者認為,除了約束公立醫院做好服務外,政府還應當大力扶持民營醫院。
民營醫院來自于民間資本,受其資本能力的影響,發展上遠遠不及由政府支持的公立醫院。為了滿足公眾的醫療服務需求,政府應當在扶持民營醫院發展上加大力度,比如資產、政策上的扶持,比如醫生培訓上的支持等等,給民營醫院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倘若真的做好一點,那些令公眾比較滿意的民營醫院,可以發揮更大的醫療服務功能,進一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難題。
文/黃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