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怎能以貌取人呢?師風師德何在?”近日,記者接到爆料電話稱,3年前因大面積燒傷的麗水市青田縣仁莊鎮學生高龍鑫,今年初中畢業后被該縣的石門中學錄取。但就在他到該校報到后,因為相貌難看遭到學校勸退,無法繼續完成學業,讓這個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學生受到了二次傷害。(9月23日《現代金報》)
面對相貌難看的學生,如果學校夠聰明,順利成章的做法必是高高興興地接收。這么做是因為這個身殘志堅的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勵志榜樣,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何況,還是因為人間大愛讓他勇闖鬼門關,如果不因相貌嚇人將其堵在校門外,更體現了學校將愛延續下去的高境界。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這都是上蒼賜給學校的一件免費“禮物”,都是在給學校做無聲廣告,有百利而無一害。不好好把握,一見風吹草動,就急吼吼用所謂“影響學校安全”來做托詞,短視和急功近利中流淌的只一個字:利。
民辦學校具有企業性質不假,賺錢也是天經地義,但學校的公益性永遠是第一位的,因而在賺錢之外,學校就必然還有一項更艱難、更神圣的不取報酬的工作,就是要多一份愛與責任,為國家帶出好公民傳好接力棒。尤其是那些遭遇過創傷的孩子,更需要有大愛去撫平身心創傷,讓他們感受人間至愛溫暖。人為設檻,讓孩子在蘊蓄能量的過程中無端受阻,這就違背了教育的公益性質,喪失了教育最起碼的社會責任和道義良心。
我不知道學校有沒有想過,當老師站在講臺夸夸其談于“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孔子時;當孩子在贊嘆《巴黎圣母院》里敲鐘人的圣潔美好時,面對生活中鮮活的“子羽”和“卡西莫多”,卻為了眼前蠅頭小利,瞬間變臉,有沒有感覺很分裂?把自己的主觀判斷強加于學生頭上,如此僭越權力,有沒有想過,這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會給這個命運多舛的孩子留下怎樣的心理陰影?
相貌難看而被勸退,這其實與不讓差生參與考試、不讓調皮學生參加集體活動、掐尖組成航母中學等一樣,都是赤裸裸的教育上的“嫌貧愛富”。當教育時刻帶著功利前行,長期“熏陶”其中的孩子,將來不僅不會成長為一個具有同情、悲憫、感恩、寬容、負責等情感的人,甚至只會在不知不覺中弄丟自己的靈魂。如此誤人子弟是件多么可怕的事。
一所學校的好壞,不光要看學生考試成績,更要看他是如何對待學生的,是否有深沉的愛與責任,是不是計劃得長遠。像這種為了追求利益,公然忤逆“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的《教育法》之規定的行徑,既無知又丑陋,本該被有關部門斷然喝止。然而,我們看到的是,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悠閑地作壁上觀。面對這種肆意傷害和冒犯學生權益的行為還能如此從容,筆者在連聲高呼“佩服佩服”之余終于明白,我們的教育為什么總也是傷痕累累。
文/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