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全國大約有1400家景區實行了門票價格優惠,平均優惠幅度約為20%,但是在一些景區,“園中園”“票中票”的現象卻讓消費者感嘆,“風景依舊是看不起”。有網友統計,逛遍廬山所有景點需花1792元。(10月6日《京華時報》)
國慶節期間,冒著堵車、人多等累人的苦出去旅游,就是想有個好心情,圖個愉悅。要是趕上“園中園”、“票中票”等旅游亂象,確實影響游客的旅游心情,讓人不舒服。但是,對于游客投訴的廬山“票中票”,同是游客的筆者,覺得有必要為廬山說句公道話。
首先,必須糾正一點,在網友的統計景區中,很多景區其實與廬山毫無關系,只不過是在九江市境內,離廬山不是太遙遠而已。而且統計的費用中包括了坐索道等交通工具費用。
其次,從景區一票制角度說,廬山的“票中票”其實并不違反景區一票制。景區一票制,是指在一個旅游景區之內,只有一張通票,景區內的各個旅游景點不單獨另外售票。而廬山并不像黃山、泰山等名山大川,廬山與廬山風景區不是一個概念,廬山更多是一座山脈名稱,是地理名詞,并不像黃山、泰山等同于風景區。按照廬山山脈旅游開發的景區劃定,廬山實際上包括了12個旅游景區,其中游客熟悉的廬山風景區只是廬山12個旅游景區之一,廬山的一票制只在廬山旅游景區內有效。
再者,廬山“票中票”現象,禍根是廬山一山多治的管理模式,這也是九江政府和九江人批評和頭疼多年的老問題。黃山、泰山等名山大川只有一個管事婆婆,而廬山有6個管事婆婆,且互不隸屬,其中廬山風景區管理局行政上隸屬于江西省直屬機構,并不歸廬山所在的九江市管轄,與廬山所在的九江市是競爭關系,而不是合作盈利關系。在廬山旅游資格被瓜分和主要旅游資源被江西省壟斷的情況下,占據廬山山體的九江市下面的一些縣區,為了在廬山旅游上分到一杯羹,便紛紛劃定屬于自己的地盤,投資開發旅游景區,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無所謂廬山的旅游品牌,甚至與廬山風景區打起競爭戰。
因此,要根治廬山“票中票”現象,實現廬山旅游業的健康長遠發展,關鍵是要改變廬山的管理模式,將廬山的管理權歸還九江市,讓廬山成為九江人的廬山,才能讓九江人好好的長遠經營廬山,用心打造廬山旅游品牌。說白了,就是將廬山上的12個風景區統一成一個風景區,組建大廬山風景區,讓廬山只有一個管事婆婆,才能實現真正的一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