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手機集中銷毀是一種教育暴力
    手機集中銷毀是一種教育暴力
    來源: 南方都市報 作者: 時間:2013-10-11 09:35

      河南澠池高中于9月底召開了全體高一學生大會,對學生誠信考試提出了特別要求,其中一條為“嚴禁攜帶手機等通訊工具進入考場”。但仍有部分學生置若罔聞攜帶手機進入考場,首次月考就收繳了手機34部。為起到警示作用,考試結束后,在學生和家長參與的情況下,學校對違紀攜帶的手機予以當場銷毀。(10月9日《大河報》)????

      在權利意識深入人心的當下,學校集中銷毀學生手機的做法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從法律上講,手機是學生的私有物品,學校作為不具備行政執法權的教育機構,根本不具備肆意處置他人財產的權力。從道德上看,這種“殺雞給猴看”的做法即使打著“誠信教育”的旗號,也難掩教育暴力的本質。

      教育暴力從表面上看是體力的較量和話語的博弈,從本質上講則是權利的失衡和地位的不平等。在主體性缺失的情形下,學生們往往成為“被教育”、“被管教”的客體,成為成人意志的施展對象。“一切為了孩子的明天”,對學生們美好生活和成功人生的勾勒與描繪,讓教育暴力變得冠冕堂皇。忽視學生們的利益訴求,以一種所謂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包辦”一切,既侵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也損傷了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教育認同。學校加強學生誠信教育的初衷無疑是良善的,卻采取了將教育權力異化的做法。

      嚴禁攜帶手機等通訊工具作為一種考試規則,具有不容置喙的正當性。然而,面對不守規矩、“不聽話”的學生,教育機構如何進行引導,既體現了教育管理的水平,也見證了教育理念的成色———“以堵代疏”看似事半功倍,實則是因小失大。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學生們的成長過程中,高高在上、強力控制、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即使用剛性的社會控制“管住”了學生,也會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冰冷和人性的粗鄙。?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