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假如李白遭遇“電子涂鴉墻”
    假如李白遭遇“電子涂鴉墻”
    來源: 青年報 作者: 時間:2013-10-11 17:16

      游客登上黃鶴樓,也能寫一筆“到此一游”,不是在柱子上,而是在電子屏上。黃金周期間,“電子涂鴉墻”投入使用后,主樓柱子、墻壁上沒有新的刻畫痕跡了。這塊“涂鴉墻”具備無線上網功能,能查看公交線路和賓館酒店,涂鴉作品達到一定量后便會自動覆蓋,但游客可將作品發到個人郵箱保存。據景區管理處介紹,他們還將在白云閣、游客中心等建筑安裝5塊“電子涂鴉墻”。????

      游客隨手涂鴉題詩,是國人的一種傳統或曰陋習,對于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來說更有特別意義。當年,唐朝詩人崔顥游此樓而題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后來另一大詩人李白登樓攬景,詩興勃發時卻看到墻上的崔顥之詩,自感難以超越,便擱筆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古代沒有報刊雜志和互聯網,流傳千古的唐詩宋詞元曲之中,有不少作品就是靠涂鴉方式“發表”、“傳播”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館驛、旅店的墻,就是李白們的“留言板”,他們到處題詩,那些短小精悍、富于文字張力的詩歌,便是那個時代的“微博”——李白們的這些習慣,與某些現代“微博控”隨手刷微博的習慣并無兩樣。

      傳統不僅力量強大,而且韌性十足相當頑固,何況隨手涂鴉的行為習慣之中也蘊含了小小的合理內核,要想根治到處刻畫“到此一游”的陋習并不是那么容易。最為現實和穩妥的辦法就是,在積極倡導文明旅游、出行文明,硬起手腕整治種種不文明現象的同時,也要為游客們的宣泄表達提供“出口”——比如設立專門的“留言墻”乃至更為先進的“電子涂鴉墻”等,讓現代的李白們有機會為一瞬間的詩興訴諸文字,助其將某些有感而發之作向大眾展示乃至炫耀。

      扔掉“中國式旅游”舊標簽,更要打造“中國式旅游”新標簽。前不久,國家旅游局在其官網一口氣發布了《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中國公民出境旅游倡議書》等6份有關文明出游的文件。自10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更是將“文明旅游”寫入法律。其實在法律懲戒、制度規范、教育引導之外,有關景區也應牢固樹立以游客為本的意識,針對游客的現實需求和某些潛移默化的文化風俗習慣,為游客與人文山水風景的“對話”暢通渠道。

      假如李白遭遇黃鶴樓“電子涂鴉墻”,他肯定不會為無處下筆而發愁,不會為隨手涂鴉遭受罰款而尷尬,他或許會在題詩之后將其同步發表至微博,在第一時間請親們瀏覽品評。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