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狄伯杰
近年來,印度一直因政策無能而飽受指責。而令人驚訝的是,盡管印度與中國之間存在政治不信任以及其他消極因素,但兩國關系不僅顯露出成熟,而且比以往更深、更廣。
印度總理辛格本月將訪問中國。此次訪問是對中國總理李克強今年5月訪印的回訪,也標志著1954年后兩國政府首腦首次在同一年內實現互訪。這表明印中關系正在向戰略深度發展,同時兩國關系也在多個不同領域不斷得到擴展和加深。
試想一下,印度與中國的邊境陷入動蕩會怎樣?正是由于現有的邊界機制,兩國邊境才得以維持和平。印中已簽署一系列邊界協議,這些協議并不是兩極世界、冷戰和印中不對稱力量結構的副產品,而是兩國從敵對和冷戰中汲取出來的經驗,是兩國在建立外交關系之后相互接觸和友好關系的結果。這些沖突管理機制一再強調,印中邊界問題應通過和平友好磋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印中在實際控制線的對峙表明,雙方任何試圖增強駐扎邊界軍事力量的舉動都將造成更多緊張局勢。而這些對峙的和平解決則反映了,雙邊關系正逐漸走向成熟,雙方都有信心和意愿解決危機,防止危機滑入危險境地。
兩國的貿易和商業發展正處于自印度獨立以來最好的時期。10年前,雙邊貿易額僅為50億美元,但在2011年已經躍升至740億美元。正如安全領域的沖突管理機制,印中在貿易和商業領域也建立了一系列磋商機制。但盡管如此,雙方的行動仍然十分謹小慎微,在經濟合作領域依然會考慮到安全問題的成見。印中聯合研究小組的一項研究認為,兩國之間的貿易仍然具有大幅提高的潛力。高速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被認為是重要機會。對于印度而言,這將是學習中國經驗的機會。同樣,為了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中國可能會給予印度更多的市場準入。
兩國的民間交往目前處于最好階段,有超過60萬印度人每年來到中國。在中國大學學習的印度學生數量超過1萬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9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9月26日至27日在印度分別舉行首屆兩國媒體交流大會。派駐對方國家的記者數量也在增加。
盡管印度和中國的狀況已經不同于10年前,但兩國在全球舞臺的合作依然得到加強。盡管兩國在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等領域的差距不斷拉大,但雙方在世界舞臺的交流依然不斷增多。兩國已在氣候變化、國際金融機構民主化等問題上找到了利益共同點。
雖然印中關系在各個領域均處于最佳階段,但依然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上存在競爭。未得到解決的邊界問題依然是各個層次相互猜疑的根本原因。盡管如此,印中雙邊關系依然強勁有力。兩國都意識到,全球政治結構正在經歷根本性變革,力量平衡正在逐漸由大西洋轉換到太平洋。尼赫魯的“亞洲復興”夢想和鄧小平的“亞洲世紀”展望似乎正在成真,但未來它們的實現有賴于印中關系,因為兩國關系不僅將定義亞洲的新國際政治秩序,同時也將定義世界的?!?作者B.R.Deepak是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和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本文由伊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