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24日消息(記者 李傳華) 龍華區自9月23日以來,一個月時間內共拆違近20萬平方米,數量看似不靠前,但質量沒得說,因為在這20萬的違建中,60%以上是框架。
瞄準城中村啃“硬骨頭”
龍華區以友誼路三棟違建開頭,在一個月內先后拆除了薛村、蒼西、高坡、濱涯新村、濱濂村等地的違建,共計20萬平方米。龍華區城管局局長鄧宗堅介紹說:“真正影響壞的就是這些城中村的違建,它們基本上都是框架結構,我們借助這次打違,專打這類違建。”鄧宗堅坦言,框架結構的違建相當于“老虎”,拆十座簡易違建不如拆一棟框架結構對社會震懾力大。
越不好打越要打
打城中村的框架型違建,由于群眾工作難做、地理位置特殊、違建堅固等原因,很不好打,但龍華區的做法是,越是不好打越要打。
薛村是海口違建的重災區,龍華區硬是啃下這個“硬骨頭”,一個村就拆掉了超過10萬平方米違建。濱濂村里的數棟高達10余層的違建,周邊
全是居民區,拆除難度大,但他們“知難而上”,在有限的空間里開展作業,機器用不上,就用人工拆,最終將這些老百姓眼里的“釘子”拔掉。
打擊城中村違建下一步仍是重點
龍華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在此次打違過程中之所以要瞄準城中村框架打,其原因就是這些違建危害性最大,造成的社會影響也最大,在打違過程中他們也拆掉了一些倉庫、廠房等簡易或臨時性建筑,但重點還是放在對框架的打擊上。這位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還將繼續堅持啃“硬骨頭”這一原則,加大巡查與排查力度,絕不讓此類違建有存活的空間。
?
相關鏈接:
海口1個月共拆違89.89萬平方米 市政市容委回答6點提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